|
收麥呈王松齡秀才 / 作者:晁補之 |
晁莊寂莫依東山,王莊負郭容往還。
東山刺薊深一尺,負郭家近饒盤餐。
穿鞋戴笠隨麥隴,旱日炎炎煙燎顏。
賤貧辛苦事當爾,君屋鱗鱗三百間。
|
|
收麥呈王松齡秀才解釋: 《收麥呈王松齡秀才》是宋代晁補之所作,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收麥呈王松齡秀才
晁莊寂莫依東山,
王莊負郭容往還。
東山刺薊深一尺,
負郭家近饒盤餐。
穿鞋戴笠隨麥隴,
旱日炎炎煙燎顏。
賤貧辛苦事當爾,
君屋鱗鱗三百間。
譯文:
我住在晁莊,寂靜孤獨地依偎在東山腳下,
王莊與郭莊之間往返不停。
東山的薊草長得很深,深達一尺,
而郭莊家近處卻富裕得盤盤餐食。
我穿著鞋子,戴著斗笠,在麥田旁邊走過,
炎熱的干旱天氣使我的臉被煙熏得通紅。
貧窮卑微的辛苦事情是你應當承擔的,
而你的屋子里卻有三百間密密麻麻。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描繪了晁莊和王莊兩個地方的對比,反映了社會階層之間的差距和貧富懸殊的現實。晁莊位于東山腳下,寂靜而孤獨,生活艱辛,而王莊則與郭莊相鄰,生活富裕,享受豐盛的飲食。
詩中提到的東山和負郭家是地名,東山的薊草深一尺,暗示了晁莊的貧困和艱苦。而負郭家則近處饒盤餐,顯示了王莊的富裕和奢侈。晁補之將自己的生活環境和王莊的富裕形成鮮明對比,表達了他對社會不公和貧富差距的思考和不滿。
詩中還描述了晁補之收麥的辛勞景象,他穿著鞋子,戴著斗笠,在炎熱的干旱天氣下辛苦勞作。這種描寫體現了勞動者的辛勤付出和對生活的堅持,同時也凸顯了晁補之與王莊的對比,暗含了對社會不平等現象的批判。
最后一句詩中提到王莊主人的屋子有三百間,形容了他的富有和擁有的財富,與晁莊的貧困形成鮮明對比。通過描繪這種極度的貧富差距,晁補之表達了對社會現實的不滿和對公平正義的呼喚。
整體而言,這首詩詞通過對景物和人物的描繪,以及對社會階層差距的對比,展現了晁補之對社會不公和貧富差距的反思和批判,同時表達了對公平和正義的追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