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夜聞慎思吟諷 / 作者:晁補之 |
疏林小雨月朧明,商頌瑯瑯半夜聲。
鄧子弓強殊未發,欲馳桑本犯堅城。
|
|
夜聞慎思吟諷解釋: 《夜聞慎思吟諷》是宋代晁補之所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疏林小雨月朧明,
商頌瑯瑯半夜聲。
鄧子弓強殊未發,
欲馳桑本犯堅城。
詩意:
這首詩詞描繪了一幅夜晚的景象。疏林中細雨迷蒙,明亮的月光透過云層灑在大地上。商頌的歌聲在半夜傳來,清脆悅耳。然而,鄧子的弓箭卻顯得無能,遲遲沒有發射出去。詩人表達了對強者未能施展才能的惋惜,同時也暗示了馳馬奔襲桑樹,卻遭遇困難和堅城的隱喻。
賞析:
這首詩詞運用了獨特的意象和隱喻,通過對夜晚景象的描繪,展示了詩人內心的情感和思考。詩中的疏林小雨和月朧明,以及商頌瑯瑯的歌聲,營造出一種靜謐而神秘的氛圍,給人以寧靜和思考的空間。
詩人通過描繪鄧子弓強卻未發射的情景,表達了對才能未能得到充分發揮的惋惜和不滿。鄧子弓強可以理解為具有潛力和能力的人,而未能發射出去的弓箭則暗示著他的才能被束縛或未得到應用的狀態。這種情境給人以一種憋屈和無奈的感覺,也啟示人們要善于抓住機會,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能和能力。
最后兩句詩中的欲馳桑本犯堅城,則進一步加深了詩詞的隱喻意味。馳馬奔襲桑樹可以理解為追求目標和突破困境,而堅城則象征著困難和阻礙。這種對立的情境給人以挑戰和奮斗的感覺,同時也提醒人們要勇于面對困難,堅持不懈,不斷追求進步和突破。
總體而言,這首詩詞通過對夜晚景象和隱喻的運用,傳達了詩人對才能未能得到充分發揮的遺憾和對困境的思考。它呈現出一種靜謐而深沉的意境,給人以啟示和思考的空間,體現了晁補之的詩人才華和思想深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