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飲酒二十首同蘇翰林先生次韻追和陶淵明十三 / 作者:晁補之 |
齋居忽若遺,不識身與境。
頗疑酣中似,奈爾輒復醒。
東坡自云然,挈世一裘領。
是事吾有師,安敢囊出穎。
指窮火巳傳,豈待得薪炳。
|
|
飲酒二十首同蘇翰林先生次韻追和陶淵明十三解釋: 這首詩是晁補之所作,題為《飲酒二十首同蘇翰林先生次韻追和陶淵明十三》。晁補之是宋代的文學家和政治家,他對酒文化有濃厚的興趣,這首詩是他與蘇軾(字翰林)和陶淵明的作品進行對和的一部分。
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
齋居忽若遺,不識身與境。
頗疑酣中似,奈爾輒復醒。
東坡自云然,挈世一裘領。
是事吾有師,安敢囊出穎。
指窮火巳傳,豈待得薪炳。
這首詩的詩意可以從不同的角度解讀:
1.酒的陶醉與清醒:詩人在齋居中,突然感到自己好像與世隔絕,無法辨別自己和周圍環境的界限。他有時疑惑自己是否在醉酒中仿佛清醒,但很快又恢復了清醒。這種狀態讓他想起了蘇軾,蘇軾以豪放的風格自居,但他也能掌握自己,清醒地面對世俗。晁補之說自己有蘇軾這樣的榜樣,所以不敢自視甚高。
2.學習的態度:晁補之表示自己在學問上有自己的導師,指的可能是前輩文人的教誨。他謙虛地說自己怎么敢自以為是,將自己的才華拿出來炫耀。他認為指點窮困的火焰是傳承下來的,無需等待明亮的烈火。
這首詩詞表達了晁補之對自己與世界關系的思索,以及對蘇軾和前輩文人的敬仰和謙遜的態度。他通過對酒的陶醉和清醒的描繪,表達了對人生境界和學習態度的思考。整首詩雖然簡短,但蘊含了深刻的意蘊,展現了晁補之的個人情感和文化修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