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與曇秀師別垂二十年而后相會于金山作 / 作者:晁補之 |
詩筆多生習氣牽,老來經唄亦隨緣。
何妨偶入東坡夢,未害閑依北固禪。
萬里波濤憑檻語,一山風雨并窗眠。
未甘白首塵埃地,更約相逢二十年。
|
|
與曇秀師別垂二十年而后相會于金山作解釋: 《與曇秀師別垂二十年而后相會于金山作》是宋代晁補之的一首詩詞。以下是我為您提供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二十年過去了,我們再次在金山相聚,
我的詩風常被習氣所牽引,
年老后,經歷的事情亦順其自然。
偶然間進入東坡的夢境,
并沒有妨礙我閑適地依靠北固禪室。
波濤萬里,我憑欄而語,
山上的風雨與窗前的安眠合為一體。
我不甘愿成為白首之人,沉淪塵埃之地,
更期待再度相聚,過上二十年。
詩意:
這首詩詞描述了晁補之與曇秀師二十年后在金山再次相遇的情景。詩人自述了自己的詩風多被習氣所限制,但在年老之后,他已經學會順其自然。他偶然進入蘇軾的夢境,但這并沒有妨礙他在北固禪室中過著閑適的生活。詩人借波濤萬里和山上的風雨來表達自己的心境,同時表達了對再次相聚的渴望和不甘平庸的追求。
賞析:
這首詩詞展示了晁補之老年時的心態和對詩歌創作的思考。詩中的習氣牽引和順其自然的態度反映了晁補之對自己詩風的認識和對藝術的思考。他意識到自己的習氣會限制創作,但也接受了這一事實,并表示年老之后更加隨性自在。詩人通過描繪自己偶然進入蘇軾夢境的情景,展示了對傳世名家的敬仰和對藝術的向往。北固禪室的描寫則表達了詩人對寧靜和閑適生活的向往。最后,詩人表達了對再次相聚的期待和對平庸生活的不滿,展示了他對追求卓越和不甘平庸的堅持。
整體上,這首詩詞以簡潔的語言表達了晁補之晚年的心態和對藝術追求的思考,展示了他對自然、寧靜和卓越的向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