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贈常州感慈邦長老 / 作者:晁補之 |
君不見大通方丈空無物,亦不拈椎并豎拂。
本原自性未出喉,已向頂門遭一咄。
感慈神駿渥洼流,壁上高僧莫遣酬。
霹靂一聲龍破柱,此中何處有裴休。
|
|
贈常州感慈邦長老解釋: 《贈常州感慈邦長老》是宋代晁補之所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君不見大通方丈空無物,
亦不拈椎并豎拂。
本原自性未出喉,
已向頂門遭一咄。
感慈神駿渥洼流,
壁上高僧莫遣酬。
霹靂一聲龍破柱,
此中何處有裴休。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描述了晁補之對于常州感慈邦長老的贊美和思念之情。首先,詩中提到了大通方丈,指的是佛寺中的一座大廳,但這里卻是空無一物。接著,詩人提到了拈椎并豎拂,這是指佛教中的一種儀式動作,暗示著僧人的修行和虔誠。
詩人接著表達(dá)了對于感慈邦長老的敬佩之情。他說自性未出喉,意味著慈邦長老內(nèi)心的慈悲本性無法言表,已經(jīng)到達(dá)頂門,卻只能發(fā)出一聲咄咄之音。這里,晁補之通過富有音韻的描述,傳達(dá)了慈邦長老內(nèi)心的善念和慈悲之心。
接下來,詩人提到了“感慈神駿渥洼流”,形容慈邦長老的神韻高貴、慈悲如水。他在壁上高掛的佛像前,謙遜地表示高僧不必回應(yīng)他的贊美,因為慈邦長老的慈悲已經(jīng)超越了凡俗的回報。
最后,詩人使用了“霹靂一聲龍破柱”來形容慈邦長老的威嚴(yán)和超凡的境界。這句話意味著慈邦長老的聲音如同一聲驚雷,能夠打破束縛佛法的束縛。然而,他問道:“此中何處有裴休”,意思是在這樣的境界之中,哪里還有裴休這樣的人物存在。裴休是唐代的一位高僧,這里的用意是在贊美慈邦長老的同時,暗示慈邦長老已經(jīng)超越了其他人,達(dá)到了極高的境界。
總的來說,這首詩詞通過對慈邦長老的贊美和思念,表達(dá)了晁補之對于慈悲和高僧境界的推崇。他運用豐富的意象和比喻,通過形容慈邦長老的慈悲本性、神韻高貴和威嚴(yán)超凡,展現(xiàn)了佛教的價值觀和修行的境界。同時,詩人也暗示了自己對于追求慈悲和境界超越的向往和敬仰之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