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次韻留守王公喜春 / 作者:晁補之 |
午窗壚火不應殘,春許花期特地寬。
塞雁初驚池藻暖,谷鶯猶怯井梧寒。
未須園里幽尋去,且更樓前遠望看。
四牡行春定何日,亦聞鐘鼓滿城歡。
|
|
次韻留守王公喜春解釋: 《次韻留守王公喜春》是宋代晁補之創(chuàng)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午時,窗前爐火未熄盡,春天的花期特意延長。
草原上的候鳥初次驚動,池塘中的水草已暖和,
山谷中的鶯鳥仍有些膽怯,井梧樹上的寒氣還未消散。
無需再到花園中尋找幽靜,
暫且站在樓前遠眺風景。
四匹良馬馳騁的春天將在何日到來,
城中的鐘鼓聲傳來,人們都歡樂起來。
詩意:
這首詩以描繪春天的景象為主題,表達了作者對春天的喜悅和期盼。詩中通過對自然景物的描繪,展現了春天的溫暖和生機。作者以窗前的爐火和延長的花期作為春天的象征,強調了春天的美好和遲來的喜悅。同時,詩人也借助候鳥驚動和鶯鳥膽怯的形象,襯托出春天初至時自然界的一片寧靜和不安。最后,作者通過提到城中的鐘鼓聲和人們的歡樂,表達了春天帶來的活力和喜慶。
賞析:
這首詩以簡練而優(yōu)美的語言描繪出了春天的景象,通過對自然景物的描繪,表達了作者對春天的喜愛和期盼。詩中運用了對比的手法,將爐火與花期、候鳥與鶯鳥、池藻與井梧、園里與樓前、尋找與遠望等進行對比,使詩意更加豐富。作者通過窗前的爐火和延長的花期,表達了對春天的特別期待和喜悅;通過候鳥和鶯鳥的描繪,展示了春天初至時自然界的寧靜和不安;最后,通過城中的鐘鼓聲和人們的歡樂,表達了春天帶來的活力和喜慶。整首詩意境明朗,語言簡練,意境流暢,給人以愉悅和輕松的感受,展現了宋代詩人對春天的熱愛和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