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開先寺前望瀑布 / 作者:晁補之 |
白虹晝下昆侖頂,半入青林久不回。
下洞水輪穿地底,冰崖吼怒卻重來。
|
|
開先寺前望瀑布解釋: 《開先寺前望瀑布》是宋代晁補之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白虹晝下昆侖頂,
半入青林久不回。
下洞水輪穿地底,
冰崖吼怒卻重來。
詩意:
這首詩描繪了一幅壯麗的自然景觀,作者站在開先寺前,遠望瀑布。詩中描繪了瀑布從高山之巔如白虹般飛瀉而下,一部分水流進入青蔥的樹林中消失不見,另一部分水流穿過地下洞穴,然后再次涌現在冰崖上,發出怒吼。
賞析:
這首詩通過描繪瀑布的景象,展示了壯美的自然景觀和自然力量的威嚴。瀑布從昆侖山的巔峰如白虹般直瀉而下,形成壯觀的場景。其中一部分水流進入青林之中,消失在茂密的樹木之間,給人以一種神秘感和隱秘感。另一部分水流則穿過地下洞穴,仿佛地底的水輪,然后再次涌現在冰崖上,發出震撼人心的怒吼聲。整首詩通過描述這一自然景觀,表達了作者對大自然的敬畏之情和對自然力量的贊嘆之意。
詩中運用了夸張的修辭手法,如將瀑布比喻為白虹、水流穿地底的洞穴比喻為水輪,使得描繪更加生動形象。同時,通過對不同部分的描寫,表現了瀑布的連續流動和循環的特點,增強了詩中的動感。
整首詩以自然景觀為主題,通過描繪瀑布的壯麗景象,表達了作者對大自然的敬畏之情和對自然力量的贊嘆。讀者在欣賞這首詩時,可以感受到大自然的壯麗和宏偉,體會到人與自然的微妙關系,同時也可以在詩中感受到作者對自然景觀的深深熱愛和向往之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