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陪關彥遠曾彥和集龍興寺詠隋時雙鴨腳次關韻 / 作者:晁補之 |
風起雷塘陵上塵,雨荒苔院兩株春。
樓臺有跡皆余燼,草木無知尚見珍。
博士獨能名玉棐,使君還許壽靈椿。
宣城此物常充貢,誰與連艘送萬囷。
|
|
陪關彥遠曾彥和集龍興寺詠隋時雙鴨腳次關韻解釋: 《陪關彥遠曾彥和集龍興寺詠隋時雙鴨腳次關韻》是晁補之所創(chuàng)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風起雷塘陵上塵,
雨荒苔院兩株春。
樓臺有跡皆余燼,
草木無知尚見珍。
博士獨能名玉棐,
使君還許壽靈椿。
宣城此物常充貢,
誰與連艘送萬囷。
譯文:
風吹起雷塘陵上的塵土,
雨水荒蕪了苔蘚覆蓋的庭院的兩株植物。
樓臺上留下的只是余燼的痕跡,
草木雖然無知,卻依然顯得珍貴。
博士獨具慧眼,將這塊玉石識別出來,
使君也贊許著這棵長壽的靈椿。
宣城的這種物產常常被奉獻為貢品,
有誰能連同船只一同送來萬囷之多?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一個荒涼的景象,通過對自然景觀和人文事物的描寫,表達了作者的思考和感慨。
詩的前兩句描繪了風起雷塘陵上的塵土和雨水荒蕪了庭院的景象。這里的雷塘陵是指隋煬帝楊廣的陵墓,表達了歲月的流轉和歷史的變遷。庭院的兩株春指的是苔蘚覆蓋的庭院中僅存的兩株植物,凋零的景象暗示了時光的流逝和歲月的荏苒。
接下來的兩句描述了樓臺上的痕跡和草木的無知。樓臺上的痕跡皆余燼,意味著曾經的輝煌已經消逝殆盡,只留下殘存的痕跡。草木無知尚見珍,表達了作者對草木的無知和堅韌生命力的贊嘆,同時也暗示了人們對于歷史的珍視和記憶。
接下來的兩句提到了博士和使君。博士獨能名玉棐,指的是博學多才的博士能夠識別出珍貴的玉石。使君還許壽靈椿,表示使君也贊許這棵長壽的靈椿。這里通過對博士和使君的描寫,反映了人們對于珍貴事物的欣賞和贊賞。
最后兩句提到了宣城的物產。宣城是古代的一個地名,這里指的是宣城產出的貢品。宣城的物產常充貢,說明宣城的物產常常被奉獻為貢品,具有特殊的價值和地位。誰與連艘送萬囷,表達了詩人的思考和感嘆,暗示了珍貴物品的稀缺和難以得到。
整首詩詞通過對景物和人物的描寫,展現了歲月流轉、歷史變遷以及人們對珍貴事物的珍視和追求的主題。作者以簡潔的語言描繪出荒涼的景象,通過對自然景觀和人文事物的描寫,呈現出歷史的變遷和珍貴事物的價值。同時,詩中也蘊含了對生命力和智慧的贊嘆,以及對珍貴物品稀缺性的思考。整首詩詞既展現了時光的無情和歷史的悠久,又表達了人們對珍貴事物的追求和珍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