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次韻兩蘇公講筵唱和四首 / 作者:晁補之 |
李公素譽壓朝端,曾泝龍門鬣未干。
雖愧彭宣惟賜食,未慚貢禹亦彈冠。
|
|
次韻兩蘇公講筵唱和四首解釋: 《次韻兩蘇公講筵唱和四首》,這首詩是宋代晁補之創作的。以下是對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李公素譽壓朝端,
曾泝龍門鬣未干。
雖愧彭宣惟賜食,
未慚貢禹亦彈冠。
詩意:
這首詩是在參加蘇轍和蘇軾主持的講筵會議后創作的。晁補之以自謙的口吻,表達了對李公(指蘇轍)的崇敬和敬佩之情。他說李公的聲譽超越了朝廷的高官,而他自己只是在龍門(指會議地點)剛剛洗去塵垢。雖然他感到慚愧,但仍然獲得了彭宣(指蘇軾)的賞識,被賜予宴會。他說自己雖然不如貢禹(指古代傳說中的賢臣禹),但仍然感到自豪。
賞析:
這首詩是晁補之對蘇轍和蘇軾的敬意和自謙之情的表達。他以自己在會議中的地位和聲望相比較,對蘇轍的素譽表示了欽佩和尊重。他自謙地說自己只是在會議結束后剛剛洗去塵垢,與李公的高聲譽相比,自己還有很大的進步空間。然而,他也表達了對蘇軾的感激和自豪,因為蘇軾給予了他宴會的賞識。最后一句提到貢禹,是在暗示自己雖然不如傳說中的賢臣禹,但仍然有自己的價值和可取之處。
整首詩以謙虛、自謙的口吻寫就,表達了晁補之對兩位蘇公的敬佩和對自身的謙遜態度。同時,通過對古代賢臣和傳說的引用,他展示了自己對古人的崇拜和對傳統文化的尊重。這首詩詞既表達了作者對兩位蘇公的敬意,又展示了他對自己地位和聲譽的客觀認識,體現了中國古代文人的謙虛精神和禮儀之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