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和蘇翰林題李甲畫雁二首 / 作者:晁補之 |
蕭條新湖秋,霜落洲渚潔。
蓮垂蘭杜死,菖莆見深節(jié)。
慘澹沙礫姿,清波侶群鴨。
往時吳興守,看畫憶苕霅。
為儀尚不污,孤高比云月。
聞在雪堂時,滿堂唯畫雪。
|
|
和蘇翰林題李甲畫雁二首解釋: 《和蘇翰林題李甲畫雁二首》是晁補之在宋代創(chuàng)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蕭條新湖秋,
霜落洲渚潔。
蓮垂蘭杜死,
菖莆見深節(jié)。
慘澹沙礫姿,
清波侶群鴨。
往時吳興守,
看畫憶苕霅。
為儀尚不污,
孤高比云月。
聞在雪堂時,
滿堂唯畫雪。
詩詞的中文譯文:
凄涼的新湖秋天,霜降洲渚干凈明澈。
蓮花凋謝,蘭草凋零,表現(xiàn)出深刻的節(jié)操。
黯淡的沙礫形象,清澈的波浪伴著一群鴨子。
回憶起過去吳興的守護者,看著畫作讓我想起苕霅。
為了保持崇高的品德,即使面臨困境也不會玷污,
高高獨立,與云彩和月亮相媲美。
聽說這幅畫在雪堂里時,整個堂室只有畫中的雪景。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以寫意的手法表現(xiàn)了一種蕭瑟的秋景,描繪了湖泊的寂靜和清澈。作者通過描寫枯萎的蓮花和蘭草,以及清澈波浪上的鴨子,表達了深刻的節(jié)操和生命的短暫。在描寫沙礫的形象時,作者使用了"慘澹"一詞,增強了景物的凄涼感。
詩的后半部分,作者回憶起過去吳興的守護者,思念過去的歲月。他提到了苕霅,可能是指一位有才華的畫家。通過回憶看畫,作者引發(fā)了對過去的思考和懷念。
最后兩句表達了詩人對高尚品德的追求。作者將自己比作孤高的云彩和月亮,強調(diào)了自己的獨立和崇高。當聽說這幅畫在雪堂里時,整個堂室只有畫中的雪景,這種場景的描繪暗示了詩人對藝術(shù)的獨特追求和對純粹美的追求。
總的來說,這首詩詞通過凄涼的秋景和回憶過去的描寫,表達了對節(jié)操和高尚品德的追求,以及對純粹美的渴望。同時,詩中的景物描寫也展示了晁補之細膩的藝術(shù)表達能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