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鳳凰臺上憶吹簫(自金鄉之濟至羊山迎次膺) / 作者:晁補之 |
千里相思,況無百里,何妨暮往朝還。
又正是、梅初淡佇,禽未綿蠻。
陌上相逢緩轡,風細細、云日斑斑。
新晴好,得意未妨,行盡青山。
應攜后房小妓,來為我,盈盈對舞花間。
便拚了、松醪翠滿,蜜炬紅殘。
誰信輕鞍射虎,清世里、曾有人閑。
都休說,簾外夜久春寒。
|
|
鳳凰臺上憶吹簫(自金鄉之濟至羊山迎次膺)解釋: 《鳳凰臺上憶吹簫(自金鄉之濟至羊山迎次膺)》是晁補之在宋代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千里相思,況無百里,何妨暮往朝還。
又正是、梅初淡佇,禽未綿蠻。
陌上相逢緩轡,風細細、云日斑斑。
新晴好,得意未妨,行盡青山。
應攜后房小妓,來為我,盈盈對舞花間。
便拚了、松醪翠滿,蜜炬紅殘。
誰信輕鞍射虎,清世里、曾有人閑。
都休說,簾外夜久春寒。
詩意:
這首詩詞描繪了詩人的思念之情和對美好時光的向往。詩人遠離了自己所愛的人,千里之隔,心中的思念更加強烈,但他并不畏懼跋山涉水,夜晚往返于鳳凰臺之間。此時正值初春,梅花剛剛含苞待放,鳥兒還未成群結隊。當詩人在路上與心愛的人相遇時,他慢慢放緩馬車的速度,風輕柔,云彩斑斕。天氣回暖,心情愉快,行程將要結束,青山已經走盡。詩人希望他的伴侶可以陪伴他,一起在花間對舞,歡樂的氛圍彌漫其中。他愿意豪飲松醪美酒,留下翠綠的杯子和燃燒殘留的紅蠟燭。然而,誰會相信在這個安寧的時代里,曾經有人信任過輕裝上陣,射虎勇士的故事。所以,別再說在簾外的夜晚里,春寒已經久久存在了。
賞析:
這首詩詞以細膩、流暢的語言表達了詩人的思念之情和對美好時光的向往。詩人通過描繪旅途的景色和心情的變化,展示了他對遠方的思念和對歡樂時光的渴望。詩中的意象描繪生動,通過對梅花、鳥兒、風云等自然景物的描寫,增添了詩詞的情感色彩和意境感。詩人對伴侶的期待和對快樂的追求也體現了他對生活的熱愛和追求美好的心態。
整首詩詞情感真摯,意境優美,通過細膩的描寫和對自然景物的運用,傳達了詩人內心深處的情感和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時,詩詞也反映了宋代文人士人生態度的某種特點,即對浪漫主義情感的追求和對享受人生的渴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