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斗百花(汶妓閻麗) / 作者:晁補之 |
小小盈盈珠翠。
憶得眉長眼細。
曾共映花低語,已解傷春情意。
重向溪堂,臨風看舞梁州,依舊照人秋水。
轉更添姿媚。
與問階上,簸錢時節,記微笑,但把纖腰,向人嬌倚。
不見還休,誰教見了厭厭,還是向來情味。
|
|
斗百花(汶妓閻麗)解釋: 《斗百花(汶妓閻麗)》是一首宋代晁補之創作的詩詞。下面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小小盈盈的珠翠,記得眉毛長而眼睛細。曾經一起映照著低語的花兒,已經理解了傷心的春情。再次來到溪堂,臨風觀看梁州的舞蹈,依舊照耀著人們的秋水,更加增添了姿媚的魅力。請問在階上,搖錢時節,還記得微笑嗎?只是將纖腰輕靠在人的懷里。不見面時也不休息,誰讓你看了嫌煩,還是一如既往地有情調。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一位叫做閻麗的汶妓(古代以歌舞為生的女子)的形象和她與男子之間的情感。詩中采用了細膩的描寫手法,通過對閻麗的容貌和與男子的互動的描繪,表達了作者對她的贊美和對愛情的思考。
首先,詩人以"小小盈盈的珠翠"來形容閻麗的容貌,表達出她的嬌小玲瓏、精致美麗。"憶得眉長眼細"則進一步突出了她的細膩之處。
接著,詩人回憶起與閻麗一起欣賞花朵并低聲交談的情景。這里花的形象可能是對閻麗婀娜多姿、嬌柔美麗的比喻,暗示著她與花相得益彰,與自然和諧相處。"已解傷春情意"表明她對春天的傷感情緒已經釋懷,展現了她內心的堅強和成熟。
隨后,詩人描述閻麗再次來到溪堂,在秋風中觀賞梁州的舞蹈。"依舊照人秋水"表達了她的美麗依然如故,不受時間的侵蝕。"轉更添姿媚"則強調了她的姿態和嫵媚之美。
最后兩句表達了詩人對閻麗的情感。"與問階上,簸錢時節,記微笑"暗示閻麗與詩人相遇在某個特定的場合,即使在這個搖錢的時刻,她依然微笑著,給予他溫暖和關懷。"但把纖腰,向人嬌倚"則揭示了閻麗與詩人之間的親密關系和相互依偎的情感。
整首詩以抒情的筆觸表達了作者對閻麗的傾慕之情,通過對她容貌的描繪、對情感的反思和對親密關系的描寫,展現了作者對美和愛情的追求和贊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