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平樂 / 作者:晁補之 |
寒風雁度。
聲向千門去。
也到文闈校文處。
也到文君繡戶。
背燈解帶驚魂。
長安此夜秋聲。
早是夜寒不寐,五更風雨無情。
|
|
清平樂解釋: 《清平樂》是一首宋代的詩詞,作者是晁補之。下面是它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寒風雁度。
聲向千門去。
也到文闈校文處。
也到文君繡戶。
背燈解帶驚魂。
長安此夜秋聲。
早是夜寒不寐,
五更風雨無情。
詩意:
這首詩描繪了一個寒冷的秋夜景象。北風凜冽,候鳥南飛。它們的聲音傳到了千家萬戶。無論是在文闈的考場,還是在文君的繡房,都能聽到這些聲音。夜晚,背著燈,解開衣帶的人受到了驚嚇。長安城中此時傳來的聲音充滿了秋天的氣息。在這個寒冷的夜晚,早已無法入眠,五更時分的風雨更是讓人感到無情。
賞析:
《清平樂》通過描繪寒冷的秋夜景象,展現了一種凄涼、孤寂的氛圍。詩中使用了寒風和候鳥南飛的意象,表達了秋天的嚴寒和季節變遷的無情。在夜晚的安靜中,作者通過描述人們的行為和感受,進一步突出了這種凄涼的氛圍。背燈解帶的人受到驚嚇,形象地描繪了夜晚的寂靜和恐懼感。整首詩以長安城為背景,通過描繪秋天的聲音和氣息,使讀者感受到了作者對于時光流轉和世事無常的思考。
這首詩以簡潔的語言和凄涼的意象,展現了宋代文人對于人生無常和時光流轉的感慨。通過對于寒冷秋夜的描繪,作者表達了對于人生的無奈和對于歲月的感慨。整首詩以凄涼的情感和細膩的描寫賦予了讀者一種思索和共鳴的空間,使人不禁陷入對于生命和時光的思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