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江月 / 作者:晁補之 |
似有如無好事,多離少會幽懷。
流鶯過了又蟬催。
腸斷碧云天外。
不寄書還可恨,全無夢也堪猜。
秋風吹淚上樓臺。
只恐朱顏便改。
|
|
西江月解釋: 《西江月》是宋代晁補之所作的一首詩詞。這首詩描繪了詩人的幽懷之情和對時光流轉的感慨。
以下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
似有如無好事,
多離少會幽懷。
流鶯過了又蟬催。
腸斷碧云天外。
不寄書還可恨,
全無夢也堪猜。
秋風吹淚上樓臺。
只恐朱顏便改。
這首詩詞的詩意主要表達了詩人內心的苦悶和憂傷。詩人通過描繪一系列的景象和情感,表達了自己對于人事變遷和時光流逝的感慨。
首先,詩人描述了一種似有似無的好事,可能指的是人世間的一些美好事物或經歷。然而,這些事物常常離去,相聚的時刻又短暫如流鶯一樣過去,而時光卻像蟬聲催人,使得詩人深感離別之苦。
接下來,詩人表達了自己內心的痛苦和憂傷。他感嘆自己的心如被割斷,仿佛被遠離碧云天外。這種形容使得讀者能夠感受到詩人內心的孤寂和遠離塵世的情感。
在下一聯中,詩人提到了不寄信件的遺憾,并表示自己喪失了夢想的能力,這種能力是可以猜測和理解未來的。這表明詩人對于現實的失望和對未來的迷茫。
最后兩句詩,詩人描繪了秋風吹拂下淚水上樓臺的情景,暗示了詩人的憂愁和傷感。他擔心自己的朱顏(指的是自己的容顏)會因為時間的流逝而改變,也可以理解為他擔心自己的美麗會隨著時光流逝而消失。
總的來說,這首詩詞《西江月》通過描繪景物和抒發情感,表達了詩人對于人事變遷和時光流逝的感慨,以及他內心的孤獨和憂傷。詩中運用了流鶯、蟬聲、碧云等意象,以及秋風、淚水等描寫手法,使得詩詞充滿了憂傷和哀愁的氛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