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洞仙歌 / 作者:晁補之 |
江陵種橘,尚比封侯貴。
何況江濤轉(zhuǎn)千里。
帶天香,含洞乳,宜入春盤,紅荔子,馳驛風流僅比。
齒疏潘令老,怯咀冰霜,十顆金苞謾分遺。
記觴前、須細認,別有馀甘,從此去,枉卻栽桃種李。
想相如酒渴對文君,迥不是人間,等閑風味。
|
|
洞仙歌解釋: 《洞仙歌》是宋代晁補之創(chuàng)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洞仙歌》
江陵種橘,尚比封侯貴。
何況江濤轉(zhuǎn)千里。
帶天香,含洞乳,
宜入春盤,紅荔子,
馳驛風流僅比。
齒疏潘令老,怯咀冰霜,
十顆金苞謾分遺。
記觴前,須細認,
別有馀甘,從此去,
枉卻栽桃種李。
想相如酒渴對文君,
迥不是人間,等閑風味。
譯文:
在江陵種植橘子,比起封侯的尊貴更為珍貴。
何況江水轉(zhuǎn)動千里。
帶著天然香氣,含有洞府的甘露,
適合進入春天的盤中,紅艷的荔枝,
即使是快馬傳遞,也難以與之相比。
牙齒稀疏,潘令老了,
害怕啃咬冰霜,十顆金果枉然分散遺失。
在舉杯前,需要仔細品味,
另有一份甜美,從此離去,
白白放棄了種桃栽李的機會。
想象相如渴飲時與文君對飲,
這種滋味與凡間完全不同,是獨特的風味。
詩意和賞析:
《洞仙歌》以描繪江陵種橘的情景為起點,表達了作者對橘子的珍貴和美好贊美。橘子象征著富貴和福氣,在詩中被比作封侯,顯示了它的尊貴地位。江濤轉(zhuǎn)動千里,暗示了這種珍貴的果實在江水的滋潤下生長茁壯。
詩中描述了橘子的鮮美和芬芳,通過天香和洞乳的形象描繪,使讀者感受到了它們的獨特口感和香氣。紅艷的荔枝也被插入其中,增添了春天的氣息和詩情。
接下來,詩人以自己牙齒稀疏、年老的形象,暗示了時光的流逝和歲月的無情。金果是指橘子,詩中描述了金果分散遺失的情景,象征著珍貴的事物被辜負或浪費的遺憾。
最后兩句以相如和文君的對飲為結尾,表達了對過去的回憶和對美好時光的留戀。詩人認為這種滋味與凡間的世俗品味完全不同,更具獨特的韻味。
整首詩以江陵種橘為主題,通過對橘子的描繪和象征意義的運用,表達了對珍貴事物的珍重和對美好時光的懷念之情,展示了晁補之細膩的感受和優(yōu)美的詩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