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鷓鴣天 / 作者:晁補之 |
繡幕低低拂地垂。
春風何事入羅幃。
胡麻好種無人種,正是歸時君未歸。
臨晚景,憶當時。
愁心一動亂如絲。
夕陽芳草本無恨,才子佳人空自悲。
|
|
鷓鴣天解釋: 《鷓鴣天》是一首宋代晁補之的詩詞。以下是對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繡幕低低拂地垂,
春風何事入羅幃。
胡麻好種無人種,
正是歸時君未歸。
臨晚景,憶當時。
愁心一動亂如絲。
夕陽芳草本無恨,
才子佳人空自悲。
譯文:
繡幕低垂地拂動,
春風何事進入羅帷。
胡麻好種無人耕種,
此時正是歸來之時,君主卻未歸。
面對夕陽下的景色,回憶起往昔。
憂心煩亂,亂如絲線。
夕陽下的芳草本無悔恨,
只有才子和佳人自己感到悲傷。
詩意:
《鷓鴣天》描繪了一個寂寥凄涼的場景,以此表達了作者內心的孤獨和憂愁。繡幕低垂,春風輕拂,暗示著一個空蕩的房間,沒有君主的歸來。胡麻好種卻無人耕種,暗喻著美好的事物卻無人去珍惜和經營。夕陽下的景色美麗而無恨,但才子和佳人卻感到空虛和悲傷。
賞析:
這首詩詞以細膩的筆觸描繪了一個寂寥的場景,通過景物的描寫表達了作者內心的孤獨與憂傷。繡幕低垂、春風拂動,營造出一種空蕩寂寥的氛圍。胡麻好種無人種的描述,寓意著美好的事物或機會常常被人們忽視或錯過。夕陽下的芳草本無恨,表達了自然界的美好與無私,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才子和佳人的空虛悲傷,暗示了人們內心的孤獨和迷茫。
整首詩運用了對比手法,通過景物的描寫和情感的表達,展示了作者對逝去時光的懷念和對現實的無奈。詩中的細節描寫和意象運用精確而富有感染力,給人以深深的思考和共鳴。同時,這首詩也展示了宋代文人的情感表達和對人生境遇的思考,具有一定的藝術價值和文化內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