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贈巖居僧 / 作者:齊己 |
石如麒麟巖作室,秋苔漫壇凈于漆。
袈裟蓋頭心在無,黃猿白猿啼日日。
|
|
贈巖居僧解釋: 《贈巖居僧》是唐代詩人齊己的作品。這首詩以簡潔的語言描繪了僧人在山巖中的生活景象,表達了對禪修與自然的融合的贊美。下面是這首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譯文:
石如麒麟巖作室,
秋苔漫壇凈于漆。
袈裟蓋頭心在無,
黃猿白猿啼日日。
詩意:
這座巖居猶如麒麟,建在巖石之上,
秋天的苔蘚漫滿了禪壇,宛如涂抹的漆。
僧人頭上戴著袈裟,心中卻沒有雜念,
黃猿和白猿每日啼鳴。
賞析:
《贈巖居僧》通過對僧人在巖居中的生活環境的描繪,展現了禪修者對自然的親近與融合的境界。詩中的“石如麒麟巖作室”形象地表達了巖居的壯麗與莊嚴,將僧人與自然景觀相結合,凸顯了禪修者對自然的觸摸與融合。詩句“秋苔漫壇凈于漆”描繪了禪壇上滿布的苔蘚,將自然的靜謐與僧人的內心凈化相呼應,彰顯了禪修者對內心的追求與凈化。
詩中的“袈裟蓋頭心在無”表達了僧人修行時心無雜念的狀態,僧人戴著袈裟,但內心卻沒有被外物所干擾,專注于修行的道路上。最后兩句“黃猿白猿啼日日”,以自然景象的描繪表達了僧人在巖居中與自然相伴的生活。黃猿和白猿的啼鳴聲伴隨著僧人的修行,增添了一種寧靜與悠遠的氛圍。
整首詩通過簡潔而凝練的語言,以自然景觀為背景,表達了禪修者追求內心凈化與與自然融合的境界。齊己通過對禪修者生活環境的描繪,以及自然景象與內心狀態的呼應,將禪修與自然融為一體,展現了唐代禪宗詩歌的特色與內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