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亂中聞鄭谷、吳延保下世 / 作者:齊己 |
小諫才埋玉,星郎亦逝川。
國由多聚盜,天似不容賢。
兵火焚詩草,江流漲墓田。
長安已涂炭,追想更凄然。
|
|
亂中聞鄭谷、吳延保下世解釋: 《亂中聞鄭谷、吳延保下世》
小諫才埋玉,星郎亦逝川。
國由多聚盜,天似不容賢。
兵火焚詩草,江流漲墓田。
長安已涂炭,追想更凄然。
中文譯文:
小小諫官才華埋沒,像星辰一般逝去了川流。國家由于壞人多聚積而淪落,天地似乎不容一位賢者。兵火焚燒了詩文草稿,江水漫過了墓田。長安城已經被戰亂蹂躪,回想起來更加凄涼無奈。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描述了唐朝時期亂世的景觀和對一些英才的追思。詩中以對鄭谷和吳延保兩位才子的憂傷表達了對國家亂世的感慨和對逝去文化榮光的懷念。
詩中用“小諫才埋玉,星郎亦逝川”來形容那些本有才華、本應有一番作為的人們在亂世中埋沒和逝去。這一句字句簡潔,卻能表達出作者對這些逝去的才子的敬仰與遺憾。
接下來的兩句“國由多聚盜,天似不容賢”揭示了亂世中背信棄義之徒橫行,而正直和賢能之士卻很難得到社會的認可和機會。國家淪落和社會的黑暗形勢讓人感到無奈和悲涼。
詩的后半部分描述了戰亂的破壞和對逝去的懷念。詩人寫道,“兵火焚詩草,江流漲墓田”,形象地描繪了戰亂帶來的文化破壞和社會動蕩。而“長安已涂炭,追想更凄然”則表達了對唐朝皇室的憂痛,也表達了對那些逝去的人們的思念之情。
整首詩通過簡潔明了的語言,表達了對亂世的無奈、對英才的惋惜和對逝去榮光的回憶。詩人以自己的感受來抒發對時代的痛惜和關切,讓人感受到了那個動蕩和失落的時代的悲涼氛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