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禪庭蘆竹十二韻呈鄭谷郎中 / 作者:齊己 |
錯錯在禪庭,高宜與竹名。
健添秋雨響,乾助夜風清。
雀靜知枯折,僧閑見筍生。
對吟殊灑落,負氣甚孤貞。
密謝編欄固,齊由灌溉平。
松姿真可敵,柳態薄難并。
映帶兼苔石,參差近畫楹。
雪霜消后色,蟲鳥默時聲。
遠憶滄洲岸,寒連暮角城。
幽根狂亂迸,勁葉動相撐。
避暑須臨坐,逃眠必繞行。
未逢仙手詠,俗眼見猶輕。
|
|
禪庭蘆竹十二韻呈鄭谷郎中解釋: 禪庭蘆竹十二韻呈鄭谷郎中
錯錯在禪庭,高宜與竹名。
健添秋雨響,乾助夜風清。
雀靜知枯折,僧閑見筍生。
對吟殊灑落,負氣甚孤貞。
密謝編欄固,齊由灌溉平。
松姿真可敵,柳態薄難并。
映帶兼苔石,參差近畫楹。
雪霜消后色,蟲鳥默時聲。
遠憶滄洲岸,寒連暮角城。
幽根狂亂迸,勁葉動相撐。
避暑須臨坐,逃眠必繞行。
未逢仙手詠,俗眼見猶輕。
中文譯文:
錯錯地生長在禪庭,高大宜人與竹相得益彰。
有力地增添秋雨的響聲,干助夜晚的清風。
鳴禽安靜時知道竹寒折,僧人閑暇中見到竹筍生長。
對于吟詠,竹的形態特點獨特,負氣十分堅貞孤獨。
密謝編欄(竹籬)使其更加牢固,齊整灌溉使竹平安無恙。
竹的姿態真實可見,柳樹的態度則較為脆弱難以合并。
竹與水映帶上的苔石相融,錯落近在畫楹之間。
雪霜融化之后的顏色,蟲鳥默默時發出微弱的聲音。
遠憶滄洲岸,沿途寒冷與暮色輪番進入城池。
竹根處隱約有狂烈的生長,茂盛的葉片互相撐托。
避暑要在竹下乘涼坐,想要躲避睡眠只能在竹下繞行。
尚未遇見仙人的贊美,凡俗之眼看待竹還是輕慢。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以描繪竹,表達了竹的高潔和堅貞不屈的品質。詩中通過對竹的形態特點、與環境的互動、竹所代表的精神意義的描寫,將竹的形象塑造得深入人心。
竹在佛教和禪宗文化中有著特殊的象征意義,被視為正直純潔、靜心修持的象征。詩人齊己將竹與佛教禪宗的禪庭相聯系,抒發了對竹的喜愛與尊敬之情。詩中的竹不僅是一種植物,更是一種精神符號,象征著清凈和高潔的品質。
詩人通過對竹的描寫,展示了竹的力量與柔美的特點。竹的高大挺拔使它成為禪庭中的佼佼者,能夠與高山媲美,而竹的柔韌性和抗風能力又使它在堅毅的精神上與松樹相媲美。詩中的竹是一種具有自身特點而又豐富多樣的生命體,它能夠在各種環境下茁壯生長,即使在艱難困苦的環境中依然可以頑強生存,這也是齊己對竹的贊美和仰慕之情。
整首詩以環境描寫為主,通過對竹與自然、蟲鳥的互動來彰顯竹的高潔品質。詩中的禪庭是一個理想的凈土,竹在其中生長,使得禪庭更加祥和宜人。詩人抓住禪庭的細節,描繪了竹與自然環境的和諧交融,以及竹適應自然環境的能力。詩人通過對禪庭的描寫,間接凸顯了竹的高尚品質和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態度。
整首詩抒發了詩人對竹的深深喜愛之情和對竹品質的贊嘆。從最初的竹名高宜與禪庭同名,到竹筍的生長,再到竹與自然環境的融合,詩人通過對竹的描寫,凸顯了竹的品質與特質,展示了竹的高潔和堅貞不屈,也暗示了詩人對理想境界和美好生活的向往。
這首詩展示了詩人藝術才華和對竹的深切感受,通過對竹的描繪,表達了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整首詩行井然有序,語言簡練明快,詩句之間相對獨立,句式多樣,節奏感強。以對竹的直接描寫為主,展示了竹的形態和特質。整首詩氣勢磅礴,情感真摯,表達了詩人對竹的熱愛和贊美,給人一種莊重卻又優美的感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