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寄朱拾遺 / 作者:齊己 |
一聞歸闕下,幾番熟金桃。
滄海期仍晚,清資路漸高。
研冰濡諫筆,賦雪擁朝袍。
豈念空林下,冥心坐石勞。
|
|
寄朱拾遺解釋: 《寄朱拾遺》是唐代齊己所作的一首詩詞。這首詩描述了齊己離開朝廷回歸家鄉的心情和境遇。
此詩的中文譯文如下:
一聞歸闕下,幾番熟金桃。
剛剛聽到回鄉的消息,心中滿是對故鄉金桃樹的思念。
滄海期仍晚,清資路漸高。
即使經歷了滄海變化依舊能夠回歸家鄉,仍然是那個純潔的自己。
研冰濡諫筆,賦雪擁朝袍。
研磨冰涼的諫言,用雪白的朝袍演繹。
豈念空林下,冥心坐石勞。
不再懷念過往在空蕩的林下,冥思苦思坐在石頭上。
這首詩詞表達了作者離開朝廷回歸家鄉的情感和心情。作者經歷了一番艱辛后,終于能夠回到家鄉,對故土的思念與對榮華富貴的追求產生了矛盾。盡管作者經過了滄海變化,但他依然能夠保持自己那純潔的初心,以冷靜和清高的姿態面對世俗。詩中的"研冰濡諫筆,賦雪擁朝袍”表達了作者對追求真理和堅持原則的努力。最后的兩句"豈念空林下,冥心坐石勞”則表達了作者對過去的回憶,以及他用堅持不懈的努力來推動自己的追求。
整體上,《寄朱拾遺》這首詩詞充滿著對家鄉的思念,以及對清高與堅守原則的追求。通過對作者個人心態的描寫,突出了對道德的堅持和對真理的追求,展示了作者的追求和智慧。這首詩詞通過對內心世界的呈現,讓讀者感受到了離開繁華世界回歸內心的寧靜和力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