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夏日荊渚書懷 / 作者:齊己 |
嵩岳去值亂,匡廬回阻兵。
中途息瓶錫,十載依公卿。
不那猿鳥性,但懷林泉聲。
何時遂情興,吟繞杉松行。
|
|
夏日荊渚書懷解釋: 夏日荊渚書懷
乘船從嵩山去投奔亂世,到了匡廬卻被阻攔。途中只能暫時停下,放下手中的瓶子和行李。過了十年,還是只能依附在公卿身邊。不樂意像猿猴和鳥類一樣任性,只是懷念林泉的聲音。不知何時才能實現自己的情感和愿望,可以在杉樹和松樹之間吟唱。
譯文:
夏日荊渚書懷
從嵩山坐船離去,投身亂世,來到匡廬卻被攔住。途中只能暫時停下,放下身上的行囊和瓶子。經過了十年,還是只能倚靠在朝廷官員身邊。不愿意像猿猴和鳥類那樣放縱自己,只是懷念林泉的聲音。不知何時才能實現內心的情感和愿望,可以在杉樹和松樹之間吟唱。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寫出了作者齊己在世態炎涼的亂世中的無奈和不滿。他乘船離開嵩山,本以為可以逃離戰亂,卻在匡廬被攔住。途中不得不停下來,放下瓶子和行李,經過了十年還是只能依附在官員身邊。詩中表達了作者對自由自在生活的渴望,不愿像猿猴和鳥類那樣任性,只是懷念著林泉的聲音。最后,作者希望能夠實現自己的情感和愿望,可以在杉樹和松樹之間吟唱。
這首詩通過渲染作者的生活境遇和內心的情感,表達了對世態炎涼的無奈和對自由生活的向往。詩中運用了嵩山、匡廬、杉松等意象,豐富了詩歌的藝術形象。同時,通過對瓶子、行囊等物品的放下,表達了作者對塵世名利的超脫之情。整首詩的意境清幽,抒發了詩人在世局動蕩中對自由和寧靜的向往,給人以思考和啟發。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