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寺居 / 作者:齊己 |
鄰井雙梧上,一蟬鳴隔墻。
依稀舊林日,撩亂繞山堂。
難嘿吟風口,終清飲露腸。
老僧加護物,應任噪殘陽。
|
|
寺居解釋: 《寺居》是唐代詩人齊己創作的一首詩,表達了詩人在寺廟中靜居的情景和感受。
中文譯文:
鄰近井臺的是一對雙梧樹,一只蟬在隔墻處鳴叫。
遠遠望見了過去的舊林日,擾亂繞過山堂的景色。
難以抵擋風吹而入的口氣,終究清飲露水的忍耐。
年老的僧侶也加入到守護這一場景的行列,應和嘈雜的夕陽。
詩意和賞析:
《寺居》以寺廟為背景,通過描繪一些細微而富有情感的場景,展示了詩人在靜居中體驗到的寧靜、孤寂和感傷之情。
詩中,鄰近井臺的雙梧樹和隔墻處鳴叫的蟬的存在,給詩人帶來了不同尋常的感受。白天望見的遠處的舊林景色,與居住的山堂相依相伴,使得整個環境變得擾亂不安。面對風吹來的口氣,詩人難以抵擋,但仍然選擇清飲露水,表現出自己內心的寧靜和冷靜。最后,詩人提到了年老的僧侶加入到守護這一景色的行列中,也應和夕陽的噪音。這也表明了詩人已經進入到寺廟養老的生活狀態,與寺廟的環境融為一體,成為這一景色的一部分。
整首詩以寫景為主,通過對細節的描述和描繪,表現出詩人在靜居寺廟中的情感和心境。通過一系列的意象,詩人傳遞出對寧靜和孤寂的追求,以及對歲月無情的感嘆。同時,詩人通過表達對外界噪音的難以抵擋和內心的清飲露水,傳遞出了一種追求內心安寧、舍棄塵世煩擾的境界。整體上,這首詩詞揭示了一種詩人在寺廟中追求靈魂凈化和人生意義的心境和追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