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寄峴山愿公三首 / 作者:齊己 |
形影更誰親,應懷漆道人。
片言酬鑿齒,半偈伏姚秦。
榛莽池經燒,蒿萊寺過春。
心期重西去,一共吊遺塵。
相思恨相遠,至理那時何。
道笑忘言甚,詩嫌背俗多。
青苔閑閣閉,白日斷人過。
獨上西樓望,荊門千萬坡。
彼此無消息,所思江漢遙。
轉聞多患難,甚說遠相招。
老至何悲嘆,生知便寂寥。
終期踏松影,攜手虎溪橋。
|
|
寄峴山愿公三首解釋: 詩詞的中文譯文如下:
寄峴山愿公三首
形影更誰親,應懷漆道人。
片言酬鑿齒,半偈伏姚秦。
榛莽池經燒,蒿萊寺過春。
心期重西去,一共吊遺塵。
相思恨相遠,至理那時何。
道笑忘言甚,詩嫌背俗多。
青苔閑閣閉,白日斷人過。
獨上西樓望,荊門千萬坡。
彼此無消息,所思江漢遙。
轉聞多患難,甚說遠相招。
老至何悲嘆,生知便寂寥。
終期踏松影,攜手虎溪橋。
這首詩是唐代詩人齊己寫給峴山愿公的三首詩,表達了對友人的思念和道義上的關注。
詩意和賞析:
詩的前兩句“形影更誰親,應懷漆道人。”表達了詩人與峴山愿公之間的親密關系。詩人想起了與峴山愿公在一起的時光,并且朝思暮想。
接下來的兩句“片言酬鑿齒,半偈伏姚秦。”表達了詩人對峴山愿公對自己的關懷和譴責的心情。峴山愿公以片言片語鼓勵和批評詩人,使他受益匪淺。
詩的后半部分描述了一些景物,如“榛莽池經燒,蒿萊寺過春。”這些景物在詩中起到了烘托情感和環境氛圍的作用。
最后兩句“彼此無消息,所思江漢遙。”表達了詩人和峴山愿公之間的離別和思念之情。他們相隔遙遠,久未互通音信,思念之情難以言述。
整首詩以簡潔的語言表達了詩人對友人的思念和對道義的追求。詩中通過描繪景物和描述情感來展現了人情冷暖和人生的寂寞。詩歌形式簡練,意境清雅,表達了詩人內心深處的情感和追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