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答崔校書 / 作者:齊己 |
雪色衫衣絕點塵,明知富貴是浮云。
不隨喧滑迷真性,何用潺湲洗污聞。
北闕會拋紅駊騀,東林社憶白氛氳。
清吟有興頻相示,欲得多慚蠹蝕文。
|
|
答崔校書解釋: 譯文:答復崔校書
雪色的衣袍除去塵垢,明知道富貴是虛幻的。不隨著喧囂迷失真實的本性,何需靜靜地沐浴在潺湲的聲音中洗滌罪污聞。北闕已廢棄了紅色策馬,東林社憶起白色飄飛的煙霧。清吟有時候興致勃勃相互展示,想要擺脫多余的病態,避免被蛀蝕掉文采。
詩意:這首詩以沉郁悲涼的語氣表達了詩人對富貴浮云的看法。詩人認為富貴是虛幻的,不值得追求。他向往真實和清靜的生活,不愿被喧囂的世俗所迷惑。詩人對過去曾有過紅駊騀的北闕和潔白的東林社的懷念,體現了他對未來的向往。他渴望能夠清吟自在,但又擔心自己的文采會被腐敗所蝕。
賞析:這首詩寫出了詩人齊己對虛榮和世俗的厭惡,以及對純粹和真實的向往。詩中使用了一系列象征物,如雪色衣衫、喧滑、潺湲、紅駊騀和白氛氳等,以增強詩的意境和樸素之感。詩人通過寫景的方式,表達出自己內心的真實感受,有著強烈的個人情感。
整首詩以簡潔、明快的筆調寫出了詩人對虛榮和名利的淡然態度,以及對追求清凈和真實的渴望。詩句中的潺湲洗污聞,形象地表達出詩人對遠離世俗的向往。齊己以自己獨特的視角和感悟,表達出了一種生活態度和價值選擇,具有深刻的思想內涵。這首詩雖然篇幅不長,但通過簡潔而有力的文字,表達了作者對虛榮和名利的態度,呈現了一種清新、淡雅的意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