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送譚三藏入京 / 作者:齊己 |
阿闍梨與佛身同,灌頂難施利濟功。
持咒力須資運祚,度人心要似虛空。
東周路踏紅塵里,北極門瞻紫氣中。
好進梵文沾帝澤,卻歸天策繼真風。
|
|
送譚三藏入京解釋: 《送譚三藏入京》中文譯文:
阿闍梨與佛身同,
灌頂難施利濟功。
持咒力須資運祚,
度人心要似虛空。
東周路踏紅塵里,
北極門瞻紫氣中。
好進梵文沾帝澤,
卻歸天策繼真風。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是唐代詩人齊己寫給譚三藏的送別詩。詩人以佛教理念為主題,通過談論灌頂和持咒的難度以及修行的要求,表達了對譚三藏入京的祝福。
第一句“阿闍梨與佛身同”,指的是阿彌陀佛和阿闍梨(指出家修道者的稱呼)身體合一,即修行者能夠與佛陀心心相印,達到悟道的境界。
第二句“灌頂難施利濟功”,灌頂是佛教儀式中一種賜予佛教徒神力的儀式,灌頂本身是一種修行功法,能夠幫助人們實現智慧和利益眾生的目標。
第三句“持咒力須資運祚”,指的是修行者要持咒(念經、念咒),以積累積德,提升運勢,實現自己的修行目標。
第四句“度人心要似虛空”,意味著修行者要具備無私無我、不受自我欲望束縛的境界,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利益眾生,達到智慧和解脫。
接下來的四句講述了譚三藏的行程和前途。詩中提到“東周路踏紅塵里”,意味著譚三藏將踏上一段塵世之旅,面對許多世俗的紛擾和困擾。
“北極門瞻紫氣中”表示京城(即長安)是帝王之地,有著紫氣,寓意著譚三藏在京城將有更高的機遇和成就。
最后兩句“好進梵文沾帝澤,卻歸天策繼真風”,表達了譚三藏在進入京城后,若能掌握梵文(佛教經典語言),就有機會受到皇帝的賞識和拔擢,繼承真正的權勢和威風。
整首詩以佛教修行思想為背景,抒發了詩人對譚三藏入京的美好祝愿和期望,同時也表達了對佛教教義的崇敬和贊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