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寄匡阜諸公二首 / 作者:齊己 |
松頭柏頂碧森森,虛檻寒吹夏景深。
靜社可追長往跡,白蓮難問久修心。
山圍四面才容寺,月到中宵始滿林。
爭學忘言住幽勝,吾師遺集盡清吟。
峰前林下東西寺,地角天涯來往僧。
泉月凈流閑世界,杉松深鎖盡香燈。
爭無大士重修社,合有諸賢更服膺。
曾寄鄰房掛瓶錫,雨聞巖溜解春冰。
|
|
寄匡阜諸公二首解釋: 詩詞《寄匡阜諸公二首》的中文譯文如下:
松頭柏頂碧森森,虛檻寒吹夏景深。
靜社可追長往跡,白蓮難問久修心。
山圍四面才容寺,月到中宵始滿林。
爭學忘言住幽勝,吾師遺集盡清吟。
峰前林下東西寺,地角天涯來往僧。
泉月凈流閑世界,杉松深鎖盡香燈。
爭無大士重修社,合有諸賢更服膺。
曾寄鄰房掛瓶錫,雨聞巖溜解春冰。
詩詞的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是唐代詩人齊己寄給匡、阜等公的兩首詩。第一首描寫了一幅夏日景色的圖景,松柏高聳,靜謐涼爽,表現了夏日的寂靜和涼爽。第二首則以描寫山寺、月夜和僧侶生活為主題,表達了對禪修人生和純凈世界的向往和追思。
詩人以自然景物描繪了詩中的場景。第一首描繪了松頭和柏頂的景象,綠色的濃密松柏給人一種清涼和靜謐的感覺。同時,描述了虛檻上的寒風吹拂夏景的情景。第二首則描繪了山寺和月夜的景象,山圍四面容納著山寺,月光燦爛如盛夏之夜,給人以寧靜、祥和的感受。
詩人在表達對修行人生和純凈世界的向往。第一首中,靜謐的社會能夠追尋長遠的歷史足跡,而白蓮則難以尋問修行人心的時間之長久。第二首中,吾師遺集盡情吟唱,表明了詩人對修行者的敬仰和推崇,同時也表達了他對于和尚們修行生活的向往。
整首詩透露出一種對于寧靜、純凈和修行文化的追求和向往。詩人通過自然景物的描繪和對修行者的贊美,抒發了對修行人生和純凈世界的向往和敬仰之情。對于修行者來說,修行之路并不易行,但仍然可以傾心于勝境,尋求內心的寧靜和凈化。同時,詩人也表達出了對于修行者的敬重和向往,將他們比作有益于社會和人心的先知和先行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