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蟋蟀 / 作者:齊己 |
聲異蟪蛄聲,聽須是正聽。
無風來竹院,有月在莎庭。
雖不妨調瑟,多堪伴誦經。
誰人向秋夕,為爾欲忘形。
|
|
蟋蟀解釋: 詩詞《蟋蟀》的中文譯文如下:
聲異蟪蛄聲,聽須是正聽。
無風來竹院,有月在莎庭。
雖不妨調瑟,多堪伴誦經。
誰人向秋夕,為爾欲忘形。
詩意:
這首詩以描繪蟋蟀的聲音為主題,通過蟋蟀的聲音來表達作者對寧靜和美好的向往。作者以寫實的手法,展現了蟋蟀獨特而悅耳的聲音和環境。蟋蟀的聲音是"異于"蟪蛄的聲音,因此作者要求讀者要真正聽清它的聲音。蟋蟀寂靜的鳴叫在沒有風的竹林院落中傳出,月亮照耀在莎草的庭院上。雖然作者沒有直接提到,但是詩中的調瑟和誦經也讓人感受到詩人內心深處的寧靜和平靜。最后,作者提到誰人在秋天的晚上,為了讓蟋蟀的聲音更為動人,而忘記了自我。
賞析:
這首詩簡潔而意味深長,通過對蟋蟀的聲音和環境的描寫,傳遞了作者對寧靜和美好的向往。蟋蟀作為秋天的代表生物,它的聲音使人想象到一個寧靜而美麗的夜晚。詩人借助蟋蟀的聲音,呼喚讀者要真正聆聽,欣賞這美好的聲音。在沒有風的竹院中,月亮的照耀下,蟋蟀的聲音更為突出,給人們帶來一種寧靜的感覺。同時,詩人也通過提到調瑟和誦經,讓人們想到文化和音樂。最后,作者通過提出誰人在秋天的夜晚,為了讓蟋蟀的聲音更為感人,而忘記自我,表達了自己對愛好音樂并追求寧靜的人的欽佩與傾慕之情。整首詩以簡短的語言描述了一幅寂靜的場景,傳遞了作者對靜謐與美好的追求,給人以心靈上的滿足和平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