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塞馬 / 作者:元稹 |
塞馬倦江渚,今朝神彩生。
曉風寒獵獵,乍得草頭行。
夷狄寢烽候,關河無戰聲。
何由當陣面,從爾四蹄輕。
|
|
塞馬解釋: 詩詞《塞馬》是唐代詩人元稹創作的一首詩。以下是對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塞馬倦江渚,
今朝神彩生。
曉風寒獵獵,
乍得草頭行。
夷狄寢烽候,
關河無戰聲。
何由當陣面,
從爾四蹄輕。
詩意與賞析:
《塞馬》這首詩以塞馬為題材,通過描繪塞馬在邊塞上巡邏的情景,表達了邊塞軍民的守衛之心,以及在戰亂之間的黯然和期待。
首句“塞馬倦江渚”,描繪了一匹雄壯的塞馬在靜候之時,似乎對平靜的河岸也有些厭倦。這種倦怠和厭倦感在第二句“今朝神彩生”中得到了展示,當它看到閃爍的晨曦時,它的精神煥發,神采飛揚。
接下來的兩句“曉風寒獵獵,乍得草頭行”描繪了清晨的寒風咆哮,突然刮醒了沉默的草地。這種突如其來的變化,使得塞馬也感到有些驚訝,但它仍然輕盈地行走,馳騁在草地上。
前四句描繪了塞馬的狀況,接下來的兩句“夷狄寢烽候,關河無戰聲”則將焦點轉移到了塞馬所在的邊塞。詩人用“夷狄寢烽候”形容邊塞上的烽火臺,意味著戰亂已經隱忍,大地上并沒有戰爭的聲音。這樣的安靜與和平,使得塞馬沒有了陣面可當,無法奔向戰場。
最后一句“何由當陣面,從爾四蹄輕”,表達了塞馬對于戰爭的渴望。詩人將塞馬的四蹄描述為輕盈,暗示著它渴望奔馳在戰場上,展示自己的勇武之姿。然而,眼下的安寧使得它無法實現這個愿望,只能在邊塞巡邏,等待戰爭的到來。
這首詩通過塞馬的形象,寄托了詩人對于和平的渴望和對于國家安寧的期盼。塞馬的倦怠、恢宏的戰爭景象與現實中的邊塞對比,使得詩中的情感更加深刻。同時,詩中富有意境的描寫和扣人心弦的音韻,也使得這首詩成為唐代優秀的邊塞題材之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