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月二十四日宿曾峰館,夜對桐花,寄樂天 / 作者:元稹 |
微月照桐花,月微花漠漠。
怨澹不勝情,低回拂簾幕。
葉新陰影細,露重枝條弱。
夜久春恨多,風清暗香薄。
是夕遠思君,思君瘦如削。
但感事暌違,非言官好惡。
奏書金鑾殿,步屣青龍閣。
我在山館中,滿地桐花落。
|
|
三月二十四日宿曾峰館,夜對桐花,寄樂天解釋: 《三月二十四日宿曾峰館,夜對桐花,寄樂天》是唐代詩人元稹創作的一首詩詞。下面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微月照桐花,月微花漠漠。
微弱的月光映照著滿樹的桐花,月色微弱,花朵若隱若現。
怨澹不勝情,低回拂簾幕。
怨憤的心情無法抑制,低聲呢喃,拂過窗簾。
葉新陰影細,露重枝條弱。
新葉上的陰影細膩,露水沉重使枝條顯得柔弱。
夜久春恨多,風清暗香薄。
夜深了,春天的憂愁更多,清風中散發的花香變得淡薄。
是夕遠思君,思君瘦如削。
這個夜晚,我遙想著你,想著你瘦弱的身影。
但感事暌違,非言官好惡。
卻感到事情遲遲未能成就,不是因為言官的好惡所致。
奏書金鑾殿,步屣青龍閣。
上書奏報國家大事,步履踏入朝廷中高層。
我在山館中,滿地桐花落。
我獨自在山館中,周圍滿地都是落下的桐花。
這首詩詞表達了詩人元稹在三月二十四日夜晚,宿在曾峰館中,對桐花的感受和對遠方愛人的思念之情。詩中以桐花、月色和夜風等描繪了寂靜的夜晚景象,抒發了詩人內心的怨憤和春天的憂愁。詩人思念遠方的愛人,感慨事與愿違,卻并不因為朝廷的喜好而改變自己的立場。最后一句表達了詩人在山館中獨自沉思,四周的桐花象征著歲月的流轉和生命的短暫。
整首詩詞以細膩的描寫和含蓄的情感展示了元稹獨特的詩風,同時也反映了唐代文人的離情別緒和對政治現實的思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