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寄樂天二首 / 作者:元稹 |
榮辱升沉影與身,世情誰是舊雷陳。
唯應鮑叔猶憐我,自保曾參不殺人。
山入白樓沙苑暮,潮生滄海野塘春。
老逢佳景唯惆悵,兩地各傷何限神。
論才賦命不相干,鳳有文章雉有冠。
羸骨欲銷猶被刻,瘡痕未沒又遭彈。
劍頭已折藏須蓋,丁字雖剛屈莫難。
休學州前羅剎石,一生身敵海波瀾。
|
|
寄樂天二首解釋: 《寄樂天二首》是唐代詩人元稹創(chuàng)作的兩首詩,以下是對這兩首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第一首:
榮辱升沉影與身,
世情誰是舊雷陳。
唯應鮑叔猶憐我,
自保曾參不殺人。
譯文:
光榮和恥辱伴隨著我的身影,
世俗之情為何像舊時的雷陳。
只有鮑叔(指鮑照,唐代名將)還對我憐憫,
曾參(指曾參,西漢名將)自保而不殺人。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表達了作者元稹在榮辱和風波中的心境和處世之道。作者通過自己的經(jīng)歷,將個人的成敗得失與世俗之情進行了對比。他認為,榮辱和沉浮只是影響個人的外在現(xiàn)象,而真正重要的是內(nèi)心的堅守和道德準則。對于作者來說,他深感自己的命運受到了世俗之情的影響,但他依然保持著曾參的原則,堅守不殺人的底線。
詩中提到的鮑叔和曾參都是歷史上著名的將領,他們的身世和經(jīng)歷與作者有一定的關聯(lián)。通過與這兩位將軍相對比,作者表達了自己的無奈和憂愁,同時也表現(xiàn)出對鮑叔的敬佩和對曾參的追隨。
整首詩抒發(fā)了作者深沉的情感和對人生意義的思考,展示了他在風波中保持清醒和堅守原則的態(tài)度。這種對內(nèi)心世界的反思和道德追求,體現(xiàn)了唐代士人的儒家思想和人文關懷。
第二首:
山入白樓沙苑暮,
潮生滄海野塘春。
老逢佳景唯惆悵,
兩地各傷何限神。
譯文:
山巒融入白樓和沙地,夕陽映照在花園。
潮水涌動于蒼茫的大海和田野之間的池塘,春天來了。
年老常遭遇美景只感到惆悵,
兩地分離使彼此傷害無限。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作者元稹面對歲月流轉(zhuǎn)和離別所感受到的情緒。詩中以山巒、白樓、沙地、滄海、野塘和春天等景物為背景,通過描繪自然景色的變化來抒發(fā)作者對時光流逝和離別的思考。
作者在年老之時,看到了美麗的景色,但卻感到惆悵。這種美景與年齡的不匹配,使他對時光的不可逆轉(zhuǎn)和生命的有限性產(chǎn)生了感慨。同時,他提到了兩地分離帶來的傷痛,這可能是指作者與摯友或親人的離別,使他們相互傷害。
整首詩通過對自然景色的描繪,抒發(fā)了作者對光陰的感慨和對離別的痛苦。這種感嘆和思考,展示了作者對生命和人際關系的敏感和關懷。詩中融入了對自然景色的描寫和對人情世故的反思,體現(xiàn)了唐代詩人常常關注人生哲理和情感抒發(fā)的特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