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雜憶五首 / 作者:元稹 |
今年寒食月無光,夜色才侵已上床。
憶得雙文通內里,玉櫳深處暗聞香。
花籠微月竹籠煙,百尺絲繩拂地懸。
憶得雙文人靜后,潛教桃葉送秋千。
寒輕夜淺繞回廊,不辨花叢暗辨香。
憶得雙文朧月下,小樓前后捉迷藏。
山榴似火葉相兼,亞拂磚階半拂檐。
憶得雙文獨披掩,滿頭花草倚新簾。
春冰消盡碧波湖,漾影殘霞似有無。
憶得雙文衫子薄,鈿頭云映褪紅酥。
|
|
雜憶五首解釋: 《雜憶五首》是唐代元稹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今年寒食月無光,
夜色才侵已上床。
憶得雙文通內里,
玉櫳深處暗聞香。
花籠微月竹籠煙,
百尺絲繩拂地懸。
憶得雙文人靜后,
潛教桃葉送秋千。
寒輕夜淺繞回廊,
不辨花叢暗辨香。
憶得雙文朧月下,
小樓前后捉迷藏。
山榴似火葉相兼,
亞拂磚階半拂檐。
憶得雙文獨披掩,
滿頭花草倚新簾。
春冰消盡碧波湖,
漾影殘霞似有無。
憶得雙文衫子薄,
鈿頭云映褪紅酥。
譯文:
今年寒食月無光,
夜色已漸滲入床。
記得雙文共通內情,
玉欄深處隱約聞芳香。
花籠微月竹籠煙,
百尺絲繩垂地懸。
記得雙文人靜之后,
偷偷教桃葉送秋千。
寒輕夜淺繞回廊,
看不清花叢只聞香。
記得雙文在朦朧的月光下,
前后小樓中捉迷藏。
山榴像火葉子相互掩映,
微微拂過磚階,半遮檐。
記得雙文獨自披著衣裳,
滿頭鮮花倚著新簾。
春冰已消盡碧波湖,
倒映的影像有時有時無。
記得雙文的衣袖薄如紗,
頭上的云影映出褪色的紅酥。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以回憶的方式描繪了一系列關于寒食時節的情景。寒食節是唐代的一個重要節日,通常在清明節前一天,人們會祭祀祖先、掃墓、觀賞春景等。
詩的開篇,描述了這年寒食時的月色黯淡,夜幕籠罩下來,元稹已經上床休息。他回憶起過去與雙文共同度過的時光,他們之間的交流和心靈的契合。
接下來的幾節描述了寒食時的一些景象。花籠微月和竹籠煙交相輝映,百尺絲繩懸掛著秋千,這些畫面勾勒出一種寂靜而浪漫的氛圍。元稹想起雙文,在靜謐的夜晚教桃葉秋千的情景,暗示著他們之間的親密關系和快樂時光。
繼而,詩中描繪了回廊繞行的情景,雖然看不清花叢,但卻能聞到花香,這種暗香浮動的氛圍增添了一種神秘感。元稹回憶起雙文在朦朧的月色中,玩起了前后捉迷藏的游戲,這一節描述了他們之間的歡樂與默契。
接下來的幾節詩描繪了山榴的景象,山榴的紅花像火焰般綻放,葉子相互交織,微風拂過磚階,部分遮擋著屋檐。這一景象與前文的花籠微月和竹籠煙形成呼應,增添了一種生動的畫面感。
最后一節詩描繪了春冰消融的碧波湖,倒映的影像時有時無,引發了一種朦朧、虛幻的感覺。元稹回憶起雙文的衣袖薄如紗,頭上的云影映出褪色的紅酥,這里用細膩的描寫表達了柔弱的美感和溫柔的意象。
整首詩詞以回憶的方式描繪了寒食時的情景,通過一系列細膩的描寫,展現了作者與雙文之間的深厚感情和美好時光。詩人通過景物的描繪,抒發了詩人內心的情感和思念之情,同時也表達了寒食時節的浪漫與寂靜之美。整首詩情意綿綿,畫面感強烈,給讀者帶來了一種溫暖、唯美的感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