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賦得春雪映早梅 / 作者:元稹 |
飛舞先春雪,因依上番梅。
一枝方漸秀,六出已同開。
積素光逾密,真花節暗催。
摶風飄不散,見晛忽偏摧。
郢曲琴空奏,羌音笛自哀。
今朝兩成詠,翻挾昔人才。
|
|
賦得春雪映早梅解釋: 《賦得春雪映早梅》是唐代詩人元稹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飛舞先春雪,因依上番梅。
一枝方漸秀,六出已同開。
積素光逾密,真花節暗催。
摶風飄不散,見晛忽偏摧。
郢曲琴空奏,羌音笛自哀。
今朝兩成詠,翻挾昔人才。
詩意:
這首詩描述了春雪落在早梅上的景象。春天的雪花飛舞著,落在早開的梅花上。一枝梅花剛剛開始綻放,已經有六個花朵同時開放。梅花上積聚的白雪更加濃密,花朵的花蕾暗暗催促著開放。風吹動時,雪花并不飄散,而是在陽光下閃爍,但是有時也會因為陽光過強而摧毀。詩中提到了郢曲琴和羌音笛,暗示著過去的音樂才子,如今已經無人彈奏了。然而,今天的景色依然美麗,使人回憶起昔日的人才。
賞析:
這首詩以唐代詩的典型手法描繪了春雪和早梅的美景。元稹通過對春雪、早梅和風的描寫,展現了春天的嬌媚和變幻。他巧妙地運用了寥寥幾筆,勾勒出了雪花飄飛、梅花初開的景象,使讀者仿佛置身于春雪和早梅之間。
在詩中,元稹通過對梅花和雪花的對比描寫,表現了梅花的堅韌和雪花的嬌媚。梅花是在寒冷的冬季中開放的,而雪花則象征著寒冷和純潔。梅花上積聚的雪花更加濃密,使得梅花更加美麗而堅強。然而,陽光過強時,雪花也會消融,這種景象增加了詩詞的變幻之美。
詩的最后兩句提到了郢曲琴和羌音笛,這是古代的音樂樂器。這里用來象征過去的音樂才子,暗示著他們已經離去,留下了美麗的春景。詩人通過對春雪和早梅的描寫,喚起了對過去的回憶和懷念。
整首詩構思巧妙,用詞簡練而富有意境,通過對自然景物的描繪,抒發了對逝去時光和人才的思念之情。讀者可以感受到春雪和早梅的美麗,同時也引發了對生命的思考和對時光流轉的感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