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東川·南秦雪 / 作者:元稹 |
帝城寒盡臨寒食,駱谷春深未有春。
才見嶺頭云似蓋,已驚巖下雪如塵。
千峰筍石千株玉,萬樹松蘿萬朵銀。
飛鳥不飛猿不動,青驄御史上南秦。
|
|
使東川·南秦雪解釋: 《使東川·南秦雪》是唐代詩人元稹的作品。下面是這首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帝城寒盡臨寒食,
駱谷春深未有春。
才見嶺頭云似蓋,
已驚巖下雪如塵。
千峰筍石千株玉,
萬樹松蘿萬朵銀。
飛鳥不飛猿不動,
青驄御史上南秦。
詩意:
這首詩描繪了南秦地區的雪景。詩人首先描述了帝都已經寒冷到寒食節的時候了,而南秦地區的春天卻遲遲未到。詩人看到山嶺之巔云層厚重,如同覆蓋一般,同時又驚訝地發現巖石底下的雪花紛紛揚揚,猶如塵土一般飄揚。詩人繼續描繪了千峰上冒出的筍狀石頭如同玉石一樣,萬樹上的松蘿則像是無數朵銀花。在這樣的雪景中,飛鳥不再飛翔,猿猴也不再活動,而御史騎著一匹青色的駿馬在南秦地區巡視。
賞析:
這首詩通過描繪南秦地區的雪景,展示了作者對自然景色的觀察和感受。詩中使用了對比手法,將帝都的寒冷與南秦的春天形成鮮明對比,突出了南秦地區春天的延遲和特殊性。嶺頭的云和巖下的雪花形成了景物的層次感,給人以視覺上的沖擊。詩人通過描寫千峰上的筍石和萬樹上的松蘿,以及停滯的飛鳥和猿猴,進一步突出了南秦地區雪景的美麗和獨特。最后,御史騎著青驄馬上南秦,形象生動地展示了權力與自然的對比,以及作者對官員行走在自然之間的景象的觀察。
整首詩以短小精煉的語言描繪了南秦地區特殊的雪景,通過對比和細膩的描寫展現了作者獨特的感受和觀察力。這首詩通過對自然景色的描繪,寄托了作者對自然美的追求和對人與自然關系的思考,同時也反映了唐代士人對自然景色的熱愛和對自然的敬畏之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