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次韻和岳醵飲西峰寺分韻成詩十四首見寄 / 作者:陳著 |
老佛眉閒屋漏愁,殘廊腳下草光浮。
誰能饑坐蘆穿膝,莫問神通石點頭。
|
|
次韻和岳醵飲西峰寺分韻成詩十四首見寄解釋: 《次韻和岳醵飲西峰寺分韻成詩十四首見寄》是宋代陳著所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老佛眉閒屋漏愁,
古老的佛像眉毛下,屋檐漏水滴下愁思,
這里的屋檐已經年久失修,
雨水透過裂縫滴入屋中,
深深地勾起了我的憂愁。
殘廊腳下草光浮。
殘破的走廊下,青草搖曳生輝,
映照著微弱的光芒,
這里曾是繁華的地方,
如今只余下殘垣斷壁,
但依然閃爍著一絲光彩。
誰能饑坐蘆穿膝,
誰能忍受饑餓而坐,蘆葦穿過膝蓋,
這是對修行者的要求,
他們舍棄了物質享受,
選擇了苦行修行的生活方式,
與世隔絕,專心追求內心的真理。
莫問神通石點頭。
不要問那些有神通的修行者,
他們只是默默地點頭,
他們不以言語來表達自己的智慧和境界,
他們的修行超越了世俗的塵囂,
只在寧靜中體悟人生的真諦。
詩意:
這首詩以西峰寺為背景,通過描繪寺廟的景象和修行者的生活,表達了一種超脫塵世的境界和內心的寧靜。詩人通過描寫寺廟的老舊、殘破和荒涼,以及修行者的苦行和超越塵世的境界,呈現出一種禪宗的意境,強調了超越物質欲望和追求內心真理的重要性。
賞析:
陳著在這首詩中通過對西峰寺的描繪,展現了一種寂靜與安寧的境界。寺廟的老舊和殘破,以及草木的生長,都傳遞出歲月的滄桑和生命的延續。修行者舍棄物質享受,堅守苦行的生活方式,體現了對精神追求的執著。詩人通過描繪這些景象,以及最后一句莫問神通石點頭,表達了修行者超越塵世的境界,不以言語來展示自己的智慧和境界,而是默默地點頭示意。整首詩以簡潔的語言表達了禪宗的境界,引人深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