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挽黃提舉震三章 / 作者:陳著 |
當年時事誰,咄咄賦歸與。
同是無枝鵲,危如游釜魚。
偷生盟世好,訪遠記山居。
已矣向誰慟,兒孫書滿廬。
|
|
挽黃提舉震三章解釋: 《挽黃提舉震三章》是宋代陳著的一首詩詞。這首詩詞表達了作者對當時時事的思考和感慨,以及對生活的深思熟慮。
詩詞的中文譯文:
當年時事誰,
咄咄賦歸與。
同是無枝鵲,
危如游釜魚。
偷生盟世好,
訪遠記山居。
已矣向誰慟,
兒孫書滿廬。
詩詞的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以反問的形式開頭,表達了作者對時事的疑問和迷茫。通過使用"誰"這個字眼,作者暗示自己對于當時的政治局勢和社會變遷感到困惑,不知道發生了什么。
"咄咄賦歸與"這句話表達了作者對于才華橫溢者的追思和懷念。這里的"咄咄"意味著有才華、有能力,"賦歸與"表示將才華回歸給人們,可能暗指作者自己曾經有過的才華。
"同是無枝鵲,危如游釜魚"這句話用比喻的手法描繪了人們的困境。"無枝鵲"意味著沒有棲身之地,"游釜魚"則暗示生活在危險中,即將面臨滅頂之災的人們。通過這樣的描寫,作者表達了對社會動蕩和人民生活困苦的關切。
"偷生盟世好,訪遠記山居"這句話表現了作者對于自然和寧靜生活的向往。"偷生盟世好"意味著作者希望逃離世俗的繁雜和紛爭,過上簡單而安寧的生活。"訪遠記山居"則表達了作者愿意去遠方尋找山居之地,遠離喧囂的城市生活,與大自然為伴。
"已矣向誰慟,兒孫書滿廬"這句話表達了作者對于自己的彷徨和無奈。"已矣"表示已經結束或已經過去,"向誰慟"意味著沒人能夠理解或分享自己的悲痛,作者感到孤獨和無助。"兒孫書滿廬"表示兒孫已經長大成人,廬中充滿了書籍,可能是作者對于后代的期望和希冀。
總的來說,這首詩詞通過對當時時事的反思和對個人命運的思考,表達了作者對于社會動蕩和個人困境的關切和思索。同時,也展現了作者對于自然寧靜和簡樸生活的向往。這首詩詞既有時代背景的獨特性,又具有普世的人生哲理,給人以思考和啟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