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挽孫大監二首 / 作者:陳著 |
憶昨叩溪扃,承聞病莫迎。
云山成永訣,膠漆感平生。
紼送老無力,薤歌遙寄聲。
何須聞宿草,未死有余情。
|
|
挽孫大監二首解釋: 《挽孫大監二首》是宋代陳著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挽孫大監二首
憶昨叩溪扃,
承聞病莫迎。
云山成永訣,
膠漆感平生。
紼送老無力,
薤歌遙寄聲。
何須聞宿草,
未死有余情。
譯文:
回憶昨天曾敲開溪門,
得知孫大監已患病不宜迎接。
云山如今成為永別的告別,
膠漆之間表達對一生的感慨。
我力量已衰,難以親自送行,
只能通過薤歌遠遠寄托我的聲音。
為何要聽聞荒廢的草木,
未死之時還有余情。
詩意:
這首詩是陳著挽歌孫大監的兩首詩之一,表達了詩人對孫大監的懷念和告別之情。詩人回憶起過去曾經敲開孫大監的溪門,得知他生病后不宜迎接。現在,云山成為永別的告別,膠漆之間流露出對一生的感慨和思考。
詩人自述自己力量已衰,無法親自送行,只能通過薤歌遠遠寄托聲音,表達對孫大監的思念之情。詩人反問,為何要聽聞廢棄的草木,說明自己還未去世時仍有余情未盡。
賞析:
這首詩詞以簡練的語言表達出對逝去的友人的懷念和告別之情。詩人通過描繪自己回憶昨天敲門的情景,以及對云山永別的描繪,展現了人生短暫和離別的無奈感。膠漆之間的感嘆也表達了對光陰流逝和歲月的感慨。
詩中的薤歌象征了詩人遠遠寄托思念之情的方式,使詩詞更加富有哀婉之意。最后的反問句則表達了詩人對生命的思考,認為即使未去世,也應珍惜當下,不必過分追求聲名和虛榮。
整首詩詞雖然篇幅不長,卻以簡潔明了的語言表達了深沉的情感和對生命的思索,展現了宋代文人的獨特審美和情感世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