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次韻剡張知錄見寄 / 作者:陳著 |
危途盍把隱為師,名姓翻嫌世或知。
栗里已成終老計,桐鄉猶記舊游時。
云山杳杳勤搜便,風雨瀟瀟獨寄詩。
目送心期無別語,厚培根本做春枝。
|
|
次韻剡張知錄見寄解釋: 《次韻剡張知錄見寄》是宋代陳著所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在危險的旅途中,何不將隱逸之道視為良師呢?在名與姓的紛爭中,或許會讓人對這世俗感到厭煩,但內心仍能獲得一些了悟。在栗樹的屋舍里,已經制定了終老的計劃,而在桐鄉,還能記得過去的游歷時光。云山遙遠而神秘,勤勞地去搜尋,風雨阻隔,獨自寄出這首詩。目送著心中的期許,無需言語,只需精心培育根基,如同春天的樹枝。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表達了作者在紛擾的世俗中追求隱逸之道的心聲,以及對過去旅途的懷念和對未來的期許。詩中出現了"危途"和"隱為師"的詞句,表明作者認為在困難和危險的環境中,可以從隱逸的生活方式中獲得啟示和指導。作者對于名與姓的爭斗感到厭倦,認為這種爭斗與世俗并不相適應,而內心的領悟更為重要。
在詩詞的后半部分,作者提到了栗樹和桐鄉,通過這兩個地方的象征意義,表達了對過去游歷時光的懷念。栗樹象征著世俗的居住地,而桐鄉則代表著遠離塵囂的隱逸之地。作者在栗樹里已經制定了終老的計劃,表明他渴望在安靜和寧謐的環境中度過晚年。然而,他仍然懷念過去的旅途,對桐鄉的記憶仍然清晰。
詩詞的最后兩句"云山杳杳勤搜便,風雨瀟瀟獨寄詩"表達了作者追求隱逸生活的決心和執著。作者比喻云山遙遠而神秘,需要不斷地勤勞去搜尋。風雨阻隔,只能獨自將自己的思緒和感悟寄托于詩歌之中。
最后兩句"目送心期無別語,厚培根本做春枝"則表達了作者心中的期許。他無需言語地目送著自己的心靈追求,將精力投注于培養內心的根基,如同培育春天的樹枝一樣。這里的"春枝"可以理解為希望在未來能夠茁壯成長的象征。
整首詩詞以隱逸為主題,表達了作者對于紛擾世俗的厭倦,對隱逸生活的向往,以及對過去和未來的思考和期許。通過細膩的描寫和隱喻的運用,傳達了作者深邃的內心感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