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弟觀喜董稼山至有詩因次韻二首 / 作者:陳著 |
誤辱高軒訪子云,須知我自是玄真。
石心已落千尋海,霜鬢難留一發春。
門外道途新舊眼,兵前朋友死生身。
如今聚首休輕別,他日黃金枉鑄人。
|
|
弟觀喜董稼山至有詩因次韻二首解釋: 陳著的《弟觀喜董稼山至有詩因次韻二首》描繪了作者對友人董稼山的觀感和情感,并表達了對人生變遷和命運無常的思考。以下是這首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弟觀喜董稼山至有詩因次韻二首》中文譯文:
弟兄,我見到董稼山來到這里,
他以詩作回應,因為同韻而作了兩首。
我被誤解,受辱于高居之地,他前來詢問子云,
要知道,我自認為是一位玄真之人。
我的心如石已經沉入千尋深海,
我的頭發如霜鬢,難以留住一絲春色。
門外的道路新舊交替,我的眼睛見證了這一切,
在戰爭之前,朋友們或生或死,身份瞬息萬變。
如今我們聚首,不愿輕易分別,
但在將來的某一天,黃金也可能枉然鑄就人生。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以作者對友人董稼山的觀察為起點,通過描繪自己的境遇和感受,表達了對人生變遷和命運無常的思考。詩中的"高軒"指的是董稼山的居處,作者自稱"玄真",意指自己是一位追求玄妙真理的人。
詩中的"石心已落千尋海"形象地表達了作者內心的沉重和深沉,而"霜鬢難留一發春"則暗示著時光的流轉和歲月的無情。詩中的"門外道途新舊眼,兵前朋友死生身"描述了社會變遷和戰爭對友誼和身份的影響,呈現了人生在變動中的脆弱與無奈。
最后兩句"如今聚首休輕別,他日黃金枉鑄人"表達了作者對與友人重逢的珍惜和對人生價值的思考。作者希望與友人珍惜相聚的時光,不輕易分別,但也意識到人生中的努力和追求可能最終無法實現,黃金的鑄造也可能成為徒勞。
這首詩通過對友人的觀察和自身的感悟,表達了對人生變遷和命運無常的思考,以及對珍惜當下和追求真理的呼喚。詩中使用了形象生動的比喻和意象,讓讀者感受到作者內心的沉重與迷茫,同時也反映了宋代社會的動蕩和變遷。整首詩情感深沉,意境優美,反映了陳著獨特的詩境和思想深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