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次韻梅山弟感春 / 作者:陳著 |
老來危跡感秋蓬,萬事都歸馬耳風。
百五節為春好處,兩三年在亂離中。
濺花難禁少陵淚,縛柳休辭韓子窮。
最是殘鐙風雨夜,杜鵑聲里夢西東。
|
|
次韻梅山弟感春解釋: 《次韻梅山弟感春》是宋代詩人陳著的作品。這首詩描繪了老年人感慨時光流逝、世事變遷的心境。以下是對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老來危跡感秋蓬,
萬事都歸馬耳風。
百五節為春好處,
兩三年在亂離中。
濺花難禁少陵淚,
縛柳休辭韓子窮。
最是殘鐙風雨夜,
杜鵑聲里夢西東。
詩意:
這首詩表達了詩人陳著老年時對自身處境的感慨和思考。他感嘆自己正處于危險的境地,如同飄蕩的秋蓬一樣無依無靠。他感到自己面對的一切事物都成了無關緊要的風聲,不再引起他的興趣。他提到過去的一百五十個節氣都是在春天,那是美好的時光,而如今,他已經在動蕩和離散的歲月中度過了兩三年。他難以抑制住內心的悲傷,淚水像濺起的花雨一樣無法控制。他放棄了束縛自己的柳條,不再扮演韓子(漢代文學家)那樣的貧窮角色。在殘垣斷壁、風雨交加的夜晚,他在杜鵑的聲音中做著東西方的夢。
賞析:
這首詩以老年人的視角,抒發了對光陰流逝和世事變幻的感嘆。詩人通過自然景物的描繪和個人情感的抒發,將自己的心境與外在環境相結合,表達了對歲月流轉的感慨和對自身處境的思考。詩中運用了一些意象和修辭手法,如將自己比作飄蕩的秋蓬、將世事比作風聲、將離散的歲月比作動蕩的時光,以及描繪夜晚的殘鐙風雨和杜鵑的聲音,給人以深沉的感觸和情感的共鳴。
這首詩展現了陳著對時光流逝和人生變遷的深刻思考,表達了對年華逝去和自身處境的感慨,以及對美好時光的留戀。詩人通過自然景物的描繪和個人情感的抒發,將自己的內心世界與外在世界相融合,展現了對人生意義和存在的思考。詩中蘊含的情感和意象給人以共鳴,引發讀者對生命和時光的思考和反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