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同黃東發提舉游杖錫山 / 作者:陳著 |
十八盤頭翠碧函,參差檐棟倚巖嶄。
桑根已換如來座,峰頂猶存太白巖。
地有粟泥堪當飯,山無松木獨宜杉。
半天圖畫風塵外,我有新題居士銜。
|
|
同黃東發提舉游杖錫山解釋: 《同黃東發提舉游杖錫山》是宋代陳著所作的一首詩詞。這首詩以描繪錫山的景色為主題,表達了詩人對山水之美的贊嘆和感慨。
詩詞的中文譯文如下:
十八盤頭翠碧函,
參差檐棟倚巖嶄。
桑根已換如來座,
峰頂猶存太白巖。
地有粟泥堪當飯,
山無松木獨宜杉。
半天圖畫風塵外,
我有新題居士銜。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以錫山的壯美景色為背景,通過描繪山川的景致,表達了詩人對自然之美的感慨和對人生的思考。
首兩句“十八盤頭翠碧函,參差檐棟倚巖嶄”,通過描繪山巒的層疊和建筑物的錯落,展現了錫山的雄偉壯麗之勢。這里的“十八盤”指的是山上蜿蜒曲折的山道,而“翠碧函”和“參差檐棟”則描繪了山上綠樹環繞、屋宇錯落的景象,給人以生機勃勃的感覺。
接下來兩句“桑根已換如來座,峰頂猶存太白巖”,通過對山上景物的描述,詩人表達了時間的流轉和事物的變遷。這里的“桑根已換如來座”意味著時間過去,桑樹已經不在,取而代之的是廟宇的存在。而“峰頂猶存太白巖”則暗示著盡管歲月流轉,山巔的太白巖依然屹立不倒,象征著堅韌和永恒。
下兩句“地有粟泥堪當飯,山無松木獨宜杉”,通過對山地的描述,突出了山區的貧瘠和適宜杉木生長。這里的“地有粟泥堪當飯”表現了山區的貧瘠土地,僅能勉強種植粟米來維持生計。而“山無松木獨宜杉”則凸顯了山區的特殊氣候和土壤條件,適合杉木的生長,展示了山區的特色。
最后兩句“半天圖畫風塵外,我有新題居士銜”,表達了詩人超脫塵世的心境和對藝術創作的熱情。詩人將自己的新作與塵世的喧囂相對立,將自己稱為“居士”,顯示出他對高尚人格和追求藝術的向往。
總的來說,這首詩通過對錫山景觀的描繪,展示了山水之美、時間的流轉以及詩人超脫塵世的情感。詩中運用了形象生動的描寫手法,以及對自然和人生的思考,展現了宋代文人對山水之美的熱愛和對人生哲理的思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