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九月十日醵飲丹山 / 作者:陳著 |
舉頭又是菊花天,走遍山林命茍全。
忍賦庚寅傷亂世,漫書甲子記流年。
陶籬一醉虛拋久,蕭寺重游夢覺然。
今是何時成此會,教人平地說神仙。
|
|
九月十日醵飲丹山解釋: 《九月十日醵飲丹山》是宋代詩人陳著的作品。這首詩描繪了一個詩人在九月十日飲酒的場景,以及他對世事的感慨和對仙境的向往。
詩意:
詩人抬頭望去,滿眼都是盛開的菊花,象征著豐收和富貴。他走遍山林,只為保全自己的命運。他忍受著時代的動蕩和戰亂,苦心鉆研歷史,用漫長的歲月書寫流年的故事。在這片陶制的籬笆邊,詩人沉醉在虛幻的境界中,將久違的憂愁拋之腦后。他再次來到蕭寺,仿佛是在重游往昔的夢中覺醒。然而,他不禁思考,現在是何時何地,怎能如此輕易地談論起神仙的事情。
賞析:
這首詩以秋天的菊花為背景,極富有季節感。菊花是秋天的象征,也是高潔堅貞的象征。詩人通過描繪菊花的景象,表達了對世俗紛擾的厭倦和對安寧境界的向往。他走遍山林,意味著他在世間的艱辛中求得生存,并將自己局限在這個狹小的范圍內。
詩中的"庚寅"和"甲子"是天干地支紀年法的表示,表明詩人經歷了多年的時間。他忍受了亂世的苦難,用心去感悟歷史,記錄流逝的歲月。陶籬和蕭寺則是詩人心靈棲息的地方,他在那里找到片刻的寧靜和放松,仿佛回到過去的時光中。
詩的最后兩句表達了詩人對現實境況的疑問和對仙境的向往。他將這種凡間的聚會比作神仙的境界,暗示了他對超越塵世的渴望,并反思了自己的現實處境。
這首詩以簡潔、含蓄的語言描繪了詩人內心的情感和對世界的思考。通過對菊花、山林和歷史的描繪,詩人表達了對安寧和自由的向往,以及對現實的反思。詩中的意象和情感給人以深深的思考和共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