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與處慶老若圭游雪竇杖錫二首 / 作者:陳著 |
有意西游萬玉峰,往來何可太匆匆。
知心能幾片云外,回首應多明月中。
爭供粟泥懷太白,終留梨實待興公。
從今若枉詩相問,我住丹霞水竹叢。
|
|
與處慶老若圭游雪竇杖錫二首解釋: 《與處慶老若圭游雪竇杖錫二首》是宋代陳著創(chuàng)作的一首詩詞。這首詩描繪了詩人與好友處慶老若圭游覽雪竇杖錫的情景。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有意西游萬玉峰,
往來何可太匆匆。
知心能幾片云外,
回首應多明月中。
爭供粟泥懷太白,
終留梨實待興公。
從今若枉詩相問,
我住丹霞水竹叢。
詩意:
詩詞開篇,詩人表達了自己心懷向往西游的心情,渴望登上高聳的萬玉峰。然而往返之間,時間過得太匆忙,不容許停留太久。接下來,詩人提到他與處慶老若圭的知心交談,仿佛只有在云外的片刻中才能找到彼此心靈的共鳴?;厥淄聲r,他們的回憶仿佛被明亮的月光所浸染。
接著,詩人以太白(指李白)為比喻,表達了爭相供奉粟泥(指酒),懷念李白的情感。詩人心心念念的事物,卻只能等待未來的興公(可能指程顥,字興公),留下梨實、果實的時刻。最后,詩人宣告從今以后,若是白白寫下這詩篇,亦將不值得相互問候。他決定停駐在丹霞、水流和竹叢之中,追求內心的寧靜與自我滋養(yǎng)。
賞析:
這首詩詞以簡潔明快的語言,勾勒了詩人與好友游雪竇杖錫的情景,同時抒發(fā)了他對自然景色和人情之間的情感。詩人借景抒懷,以自然景物映照內心感受,表達了對追求理想和心靈交流的向往。
詩詞中運用了對比手法,描繪了往來匆忙的景象與云外明月下的知心交談,突出了珍貴的友情和心靈的契合。通過對李白的回憶和對未來的期待,詩人表達了自己的思考和對美好事物的向往。
整首詩詞以自然景色為背景,通過對自然與人情的描繪,展現(xiàn)了詩人內心的追求和對心靈交流的重視。這首詩詞蘊含著對友情、自然和人生意義的思考,以及對內心寧靜和自我滋養(yǎng)的渴望,展示了詩人深邃的情感和獨特的人生體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