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踏莎行(中秋) / 作者:陳著 |
豆雨空晴,桂花風靜。
碧虛飛上圓明鏡。
誰能喚起禿翁吟,祗應笑得嫦娥醒。
可奈良宵,不堪殘境。
強拚一醉偷光景。
夜涼漸攪雪霜心,昏眵猶認山河影。
|
|
踏莎行(中秋)解釋: 《踏莎行(中秋)》是一首宋代陳著創(chuàng)作的詩詞。以下是我為您提供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譯文:
豆雨空晴,桂花風靜。
藍天如洗,桂花散發(fā)香氣。
碧虛飛上圓明鏡。
明月高懸,照亮宇宙。
誰能喚起禿翁吟,
也只有月亮能夠喚醒嫦娥。
可奈良宵,不堪殘境。
美好的夜晚逐漸衰落。
強行尋求一醉,偷取光景。
夜涼漸攪雪霜心,
迷茫中仍然能辨認出山河的倒影。
詩意:
這首詩描繪了一個中秋之夜的景象。詩人以細膩的筆觸表現(xiàn)了豆雨過后的晴朗天空和桂花飄香的寧靜時刻。他將藍天比喻為圓明鏡,月亮高懸其中,照亮整個宇宙。詩人希望誰能喚起禿翁的吟唱,只有月亮才能喚醒嫦娥,這是對月亮神秘和美麗的贊美。然而,接下來的描寫中,詩人表達了對夜晚衰落的感嘆,他感覺美好的夜晚逐漸消逝,只能通過醉酒來尋求瞬間的光景。夜晚的涼意漸漸侵入他的心靈,他仍能在迷茫中辨認出山河的倒影,這是對人生無常和歲月流轉的思考。
賞析:
這首詩以細膩的描寫和深邃的意境展現(xiàn)了詩人對中秋夜晚的感慨。詩中使用了豐富的意象和象征,如豆雨、桂花、圓明鏡、禿翁和嫦娥等,通過這些形象的交融,表達了人生的無常和歲月的轉移。詩人的情感變化從寧靜祥和到迷茫衰落,再到對光景的渴望,展示了對時間流逝和生命的思考。整首詩以寥寥數(shù)語勾勒出了中秋夜晚的景象,同時透露出作者對人生和命運的獨特感悟。
陳著作為宋代的文人,他的詩詞以細致入微的描寫和深邃的思考而聞名。《踏莎行(中秋)》展示了他對自然和人生的敏感洞察力,以及對時光流轉的感慨。這首詩詞通過獨特的意象和情感表達,使讀者在細細品味中感受到了中秋夜晚的美麗和詩人內心的思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