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臨江仙 / 作者:朱敦儒 |
直自鳳凰城破后,擘釵破鏡分飛。
天涯海角信音稀。
夢回遼海北,魂斷玉關西。
月解重圓星解聚,如何不見人歸。
今春還聽杜鵑啼。
年年看塞雁,一十四番回。
|
|
臨江仙解釋: 《臨江仙》是宋代文學家朱敦儒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直自鳳凰城破后,
擘釵破鏡分飛。
天涯海角信音稀。
夢回遼海北,
魂斷玉關西。
月解重圓星解聚,
如何不見人歸。
今春還聽杜鵑啼。
年年看塞雁,
一十四番回。
詩意:
這首詩描繪了戰亂時期的邊疆景象和離散的悲愁情感。詩人以鳳凰城的破敗、釵子和鏡子的分離作為開端,表達了故鄉的破碎和親人的離散。他感嘆在天涯海角,親人之間的音信很難相通。在夢中回到遼海北方,詩人的魂魄卻斷裂于玉關西邊。月圓時分,星星散開;但為何人們歸來的身影卻難以尋覓。詩人表示,即便是今春,他仍聽到杜鵑的啼聲。每年都會看到塞上的候鳥,但其中有十四次歸程。這些描寫折射出詩人對故鄉和親人的思念之情。
賞析:
《臨江仙》以簡潔而凄美的語言表達了詩人對戰亂時期邊疆困境的感慨和對故鄉親人的思念之情。鳳凰城的破碎、釵子和鏡子的分離等象征手法,生動地描繪了戰亂帶來的傷痛和離散。通過天涯海角、遼海北方和玉關西邊的意象,詩人展示了他與親人之間的距離和難以逾越的障礙。月解重圓、星解聚的描寫,抒發了詩人對故鄉親人歸來的期盼與失望。最后,杜鵑的啼聲和塞雁的歸程,暗示著詩人對故鄉和親人的牽掛與思念。這首詩以簡潔而深沉的語言,通過景物描寫和象征手法,表達了詩人內心深處的離愁別緒和對歸鄉之路的期盼,給人以深刻的感受和思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