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沙塞子 / 作者:朱敦儒 |
萬里飄零南越,山引淚,酒添愁。
不見鳳樓龍闕、又驚秋。
九日江亭閑望,蠻樹繞,瘴云浮。
腸斷紅蕉花晚、水西流。
|
|
沙塞子解釋: 《沙塞子》是宋代文人朱敦儒所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譯文:
萬里飄零南越,山引淚,酒添愁。
不見鳳樓龍闕、又驚秋。
九日江亭閑望,蠻樹繞,瘴云浮。
腸斷紅蕉花晚、水西流。
詩意:
這首詩詞以南越地區為背景,描繪了作者在異鄉漂泊的苦悶和思鄉之情。詩中展現了作者對南越地貌的描寫,以及自然景觀所引發的情感。通過描繪山川、酒與淚的交融,以及對鳳樓、龍闕、秋天的思念,詩人表達了對家鄉的思念之情。在江亭九日的閑望中,作者感嘆著蠻荒的環境和籠罩的瘴霧,以及紅蕉花在夕陽下的凄美,寄托了對故鄉的無盡思念之情。
賞析:
《沙塞子》以獨特的筆觸表現了朱敦儒深沉的思鄉之情。詩中的景物描寫簡潔而意境深遠,通過山川、酒、淚、鳳樓、龍闕、秋天等意象的運用,創造了一種憂愁的氛圍。作者以萬里飄零的南越為背景,將自己的心境與自然景色相結合,使得詩詞更具感染力。
詩中的"山引淚,酒添愁"表達了作者旅居他鄉的寂寞之情,以及對故鄉的思念。"不見鳳樓龍闕、又驚秋"一句,顯示了作者對故鄉盛景的懷念,同時也點明了秋天的離別之意。
"九日江亭閑望,蠻樹繞,瘴云浮"表達了作者沉浸在對家鄉的思念中,在江亭眺望時,被蠻荒的環境和籠罩的瘴霧所感染。"腸斷紅蕉花晚、水西流"一句,以夕陽下紅蕉花的凄美景象,表達了作者對家鄉的深深思念和離別之痛。
整首詩以簡潔而凄美的語言,表達了朱敦儒對家鄉的思念和對離別的痛苦。詩中的意象和情感相結合,給人以深深的感受。它展示了文人士子在異鄉漂泊時的孤獨和對故鄉的深情厚意,具有較高的藝術價值。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