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夢令 / 作者:朱敦儒 |
一夜蟠桃吹坼。
剛道有人偷折。
幸自沒蹤由,無奈蝶蜂胡說。
胡說。
胡說。
方朔不須耳熱。
|
|
如夢令解釋: 《如夢令》是一首宋代的詩詞,作者是朱敦儒。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詩詞中文譯文:
一夜之間,蟠桃吹裂。
剛剛長成的桃子被人偷摘了。
幸好自己沒有留下蛛絲馬跡,
可惜蝴蝶和蜜蜂卻胡亂傳說。
胡說,胡說,方朔都不需要耳朵被燒傷。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以蟠桃為主題,通過描述一夜之間蟠桃被吹裂和偷摘的情景,表達了作者對于人事無常和謠言傳播的思考。
首先,詩中提到一夜之間蟠桃吹裂,這個意象暗喻著寶貴的事物在轉瞬間被破壞或失去。蟠桃在中國文化中具有寓意豐富的象征意義,代表著長壽、祥瑞和仙境。蟠桃吹裂的意象傳達了作者對于美好事物易逝的感慨,暗示人生中的喜悅和幸福都是短暫的。
其次,詩中提到剛剛長成的桃子被人偷折,這句描述暗示了人們對于他人貪婪和不義行為的譴責。作者通過蟠桃被偷摘的形象,抨擊了社會上存在的不公和道德敗壞。這也可以看作是作者對于人性的反思,認為人們在追求自身利益時常常無視道德和正義。
接著,詩中提到幸好自己沒有留下蛛絲馬跡,這句表達了作者的慶幸之情。盡管桃子被偷了,但作者沒有被人發現,沒有留下任何痕跡。這里可以理解為作者在社會中保持純潔和正直的態度,沒有受到外界的誹謗和指責,保持了自己的清白和尊嚴。
最后,詩中提到蝴蝶和蜜蜂的胡說,以及方朔不需要耳朵被燒傷。這里表達了作者對于謠言和非議的厭惡和不屑。蝴蝶和蜜蜂代表了傳言和流言蜚語,它們亂傳的言論是無根據的,只是胡說八道。方朔是一個歷史人物,他在東漢時期以聰明才智著稱,但并不需要聽信他人的惡意議論或攻擊。
整首詩詞通過描述蟠桃被損壞和偷摘的情景,抒發了作者對于人事無常和謠言傳播的思考和感慨。它提醒人們要珍惜眼前的幸福,堅守道德和正義,不被流言蜚語所動搖。同時也表達了對于謠言和非議的不屑和厭惡,提倡客觀理性的思考和判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