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卜算子(除夕) / 作者:朱敦儒 |
江上見新年,年夜聽春雨。
有個人人領略春,粉淡紅輕注。
深勸玉東西,低唱黃金縷。
捻底梅花總是愁,酒盡人歸去。
|
|
卜算子(除夕)解釋: 《卜算子(除夕)》是宋代文學家朱敦儒創作的詩詞作品。以下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江上見新年,
年夜聽春雨。
有個人人領略春,
粉淡紅輕注。
深勸玉東西,
低唱黃金縷。
捻底梅花總是愁,
酒盡人歸去。
詩意:
這首詩詞以除夕夜的景象為背景,表達了詩人對新年的期待和思索。詩中通過描繪江上的景象、聆聽春雨聲和觀察人們的春節行為,抒發了詩人對春天的向往和對新年帶來的希望的渴望。詩人以細膩的筆觸描述了春天的細微之處,同時也反映出對生活的思考和對人生的感慨。
賞析:
這首詩詞以江上見新年為開頭,通過描繪江景來烘托新年的氛圍。年夜聽春雨一句,形象地表達了詩人在除夕夜傾聽春雨聲的場景,將自然與人文景觀巧妙地結合在一起。接下來,詩人用粉淡紅輕注來形容人們領略春天的模樣,細膩地描繪了春天的柔美與粉嫩,同時也暗示了新年的開始。
下一段描述了一個深勸玉東西,低唱黃金縷的情景。這里的玉東西和黃金縷可以理解為新年的禮物和祝福。詩人以簡練的語言表達了對新年禮物的珍惜和對黃金縷所蘊含的美好的贊美,展現了對新年的期待和對幸福生活的向往。
最后兩句“捻底梅花總是愁,酒盡人歸去”則表達了詩人對時光流轉的感慨。捻底梅花總是愁意味著詩人對時間的無情流逝感到憂傷,而酒盡人歸去則暗示了人們在除夕夜的歡聚與離散。整首詩詞以簡約的語言描繪了春節的景象,通過細膩的描寫和深情的抒發,展現了詩人對新年和生活的熱愛和思考。
總體來說,這首詩詞以樸素的語言表達了對春節和新年的向往和思考,通過細致入微的描寫和深情的抒發,展示了詩人對生活和時光的感慨與思索,給人以深深的共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