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念奴嬌(再和) / 作者:張孝祥 |
繡衣使者,度郢中絕唱,《陽春白雪》。
人物應須天上去,一日君恩三接。
粉省香濃,宮床錦重,更把絲絇結。
臣心如水,不教炙手成熱。
還記嶺海相從,長松千丈,映我秋竿節。
忍凍推敲清興滿,風里烏巾獵獵。
只要東歸,歸心入夢,夢泛寒江月。
不因莼鱸,白頭親望真切。
|
|
念奴嬌(再和)解釋: 詩詞:《念奴嬌(再和)》
朝代:宋代
作者:張孝祥
繡衣使者,度郢中絕唱,《陽春白雪》。
人物應須天上去,一日君恩三接。
粉省香濃,宮床錦重,更把絲絇結。
臣心如水,不教炙手成熱。
還記嶺海相從,長松千丈,映我秋竿節。
忍凍推敲清興滿,風里烏巾獵獵。
只要東歸,歸心入夢,夢泛寒江月。
不因莼鱸,白頭親望真切。
中文譯文:
使者身披繡衣,經歷了在郢都中斷絕的歌聲,唱出了《陽春白雪》之曲。
人物應該飛升到天上,一日受到三次君主的嘉獎。
粉妝的容顏嬌艷,宮床上的錦被分外華麗,還有絲綢遍布其中。
臣子的心如同清水,不讓其變得炙熱難耐。
仍然記得與嶺海相伴同行的情景,高聳的松樹千丈,照映著我的秋竿。
忍受嚴寒,推敲出清新的詩興,風中烏帽飄揚。
只希望能夠東歸,心靈回到夢中,夢中漂浮著寒江中的月光。
不會因為莼鱸(一種水草和魚類),而使白發的親人真切地期盼。
詩意和賞析:
《念奴嬌(再和)》是宋代張孝祥的作品,以細膩的筆觸表達了忠誠、思鄉和對家人的思念之情。詩中通過繡衣使者的形象,表達了作者對君主的忠誠,并渴望受到君主的賞識和嘉獎。同時,作者以自然景物的描繪,如長松、秋竿和寒江月,營造出憂思懷鄉的情境,表達了對家人的思念之情。詩中的意境雖然富有離愁別緒,但通過作者堅守忠誠、思鄉之情的表達,展現了忠誠和家國情懷的主題。
整首詩以平易近人的語言,表達了深刻的情感和思考。通過對細節的刻畫,如粉妝的容顏、宮床上的錦被、絲綢的結、風中飄揚的烏帽等,詩人展現了對美的追求和對人生的關切。在最后兩句中,作者提到不因莼鱸而使白發的親人真切地期盼,凸顯了家庭情感和對家人的關愛。
整首詩意境深遠,情感真摯,描繪了忠誠、思鄉和家國情懷等主題,使讀者能夠感受到作者內心的痛苦與掙扎,同時也能夠引發對忠誠、家庭關愛等價值觀的思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