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鷓鴣天 / 作者:張孝祥 |
憶昔追游翰墨場。
武夷仙伯較文章。
瑯函奏號銀臺省,氈筆書名御苑墻。
經十載,過三湘。
橫楣麗錦照傳觴。
醉余吐出胸中墨,只欠彭宣到后堂。
|
|
鷓鴣天解釋: 《鷓鴣天》是一首宋代的詩詞,作者是張孝祥。以下是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憶昔追游翰墨場。
武夷仙伯較文章。
瑯函奏號銀臺省,
氈筆書名御苑墻。
經十載,過三湘。
橫楣麗錦照傳觴。
醉余吐出胸中墨,
只欠彭宣到后堂。
詩意:
這首詩詞是張孝祥懷念過去的文學生涯和交友經歷。他回憶起追隨文人游歷各地的往事,尤其提到了在武夷山與一位仙伯(指文人)相互比較文章的情景。他還描述了自己在瑯函(宮廷的文學機構)上書并被皇室賞識的場景,以及在御苑墻上刻寫自己名字的情景。詩中提到他經歷了十年的風雨,穿越了三湘(指岳陽樓、岳陽樓下和岳陽樓上的三個階段),并用錦繡裝飾的楣板映照著傳達酒杯的景象。最后,他表達了自己醉心于文學創作,但只遺憾沒有與彭宣(指文人)一同進入皇室內堂。
賞析:
《鷓鴣天》以回憶的方式展示了張孝祥的文人生活和成就。他回顧了自己在文學圈的歷程,從追隨文人游歷、與仙伯交流論文,到在宮廷機構瑯函上書,以及在御苑墻上刻寫自己名字的榮耀。這首詩詞充滿了對過去的懷念和對文學創作的熱愛。
詩中描繪的文學交流和宮廷榮耀反映了宋代文人的追求和價值觀。張孝祥通過描寫自己的經歷和感受,展示了他對文學的投入和執著。他在詩中表達了對酒宴和友誼的向往,同時也流露出對更高層次的成就的渴望,如與彭宣一同進入皇室內堂。
整體而言,這首詩詞展示了張孝祥對文學事業的熱情和對個人成就的渴望,同時也反映了宋代文人的價值觀和追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