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鷓鴣天(餞劉恭父) / 作者:張孝祥 |
割鐙難留乘馬東。
花枝爭看裊長紅。
袞衣空使斯民戀,綠竹誰歌入相同。
回武事,致年豐。
幾多遺愛在湘中。
須知楚水楓林下,不似初聞長樂鐘。
|
|
鷓鴣天(餞劉恭父)解釋: 《鷓鴣天(餞劉恭父)》是宋代張孝祥創(chuàng)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詩詞的中文譯文:
割下馬鐙難以離去,坐在馬上向東行。
花枝們爭相觀看那婀娜的紅裝。
華美的袞衣只能讓人們留連戀戀,
綠竹林中有誰在歌唱相同的曲調(diào)。
回頭看,戰(zhàn)爭事務(wù),國家富強。
多少深情的愛在湘江之間留下。
應(yīng)當知道,楚江水旁的楓樹林下,
不像初次聽到長樂鐘聲的感覺。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是張孝祥在餞別劉恭父時所作,表達了離別時的深情和對劉恭父的追思。詩中通過描繪馬上行進的場景,表達了割舍不下的離別之情。馬鐙是騎士的標志,割下馬鐙意味著離別的決絕和不舍。詩中的花枝和紅裝象征著美好的事物,顯示了人們對劉恭父的敬重和留戀之情。
詩中提到的華美的袞衣代表著劉恭父的高貴身份,而人們對袞衣的眷戀則表達了他的深厚影響力和受人愛戴的程度。綠竹林中歌唱相同曲調(diào)的景象暗喻著劉恭父的品德和才能對人們的影響,使得人們心靈相通,共同歌頌著他。
詩的后半部分轉(zhuǎn)向了對國家的關(guān)注,提到了回歸戰(zhàn)爭事務(wù)和國家繁榮昌盛的愿景。詩人表達了對國家的希望和祝福,同時也暗示了劉恭父對國家的貢獻和功績。
最后兩句提到了楚江水旁的楓樹林,與開頭的馬鐙形成了呼應(yīng)。詩人表示,楚江的楓樹林下并不能帶來與初次聽到長樂鐘聲時相似的震撼和感動。這里可以理解為無論身處何地,都無法再次體驗到與劉恭父別離時的深情和不舍。
整首詩詞通過描繪離別場景、寄托對劉恭父的思念以及對國家繁榮的祝愿,表達了詩人對離別的深情和對劉恭父的敬重。同時,詩中運用了自然景物的描寫和比喻手法,增強了詩詞的藝術(shù)性和表現(xiàn)力。 |
|